丫頭次第上前服侍,長宜漱了口,洗手後抬頭看到徐衍正笑望著她。長宜被他盯得有些不好意思,招了木槿過來,問她準備的回禮和見麵禮,一樣一樣的數好。
新婚第二日是要開家祠,拜謁祖先的,長宜跟著徐衍先去了清心堂給徐太夫人請安,雖是深秋,小徑兩側的墨竹卻還青翠,一路遇到的丫頭婆子都紛紛向他們行禮。
長宜聽到‘四太太’這個稱呼,一時還有些恍惚。徐衍就走在她的身側,他人生的高大,身姿筆挺,沒來由的讓她很安心。
進了清心堂,崔嬤嬤正在附耳和徐太夫人說話,徐太夫人臉上露出笑意,敬了茶,從碧玉手中接過朱漆紅木雕鏤的錦盒遞給長宜,說了些夫妻和睦,綿衍子嗣的話。
長宜紅著臉捧著錦盒,又跪下磕頭謝禮。
這次徐太夫人把她扶了起來,握住她的手說:“好孩子,你們先去祠堂,等拜了先祖,昭告天地,等會子再來清心堂認親。”
徐家祠堂在正房大院的第二進,從清心堂走過去要走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徐太夫人叫人套了馬車,送他們去了祠堂。
徐家百年世家望族,祠堂修的很是威嚴莊肅,偌大一麵牆上全是供奉的祖先牌位,懸掛著賞賜的匾額,徐衍見長宜一張小臉滿含驚訝,笑著道:“我小時候在學堂不好好讀書,跟著五堂兄逃課,被罰跪祠堂不少次。”
長宜還不知道徐衍會有這麼調皮的時候,她不由笑道:“原來四爺也會逃課,我還以為你很喜歡讀書呢。”
畢竟少年中舉,一次登科的學子實在少之又少,譬如她父親,二伯父,都是考了很多次才中了進士,父親考了兩次正科,一次恩科,第三次才桂榜有名。
徐衍笑著摸了摸她的頭:“那時候年紀還小,悟性不夠,雖能背下書來,但總覺得晦澀難懂,也不知讀書為何物,逃過一段時間的課,後來有一日就忽然開竅了。”
長宜很喜歡聽徐衍說這些事,追問道:“你什麼時候開的竅?”
徐衍凝眉想了一會:“……大概十二歲那年吧,我那時候剛過了童試。”
長宜默了片刻,果然人與人之間是有差距的,她十二歲那年才剛讀《四書》,徐衍就已經是童生了,不過她那時候的針黹女紅也得過繡娘的稱讚,也不算很笨了吧。
從祠堂出來,兩人又坐著馬車去了清心堂,從儀門過來,長宜踩著腳凳下了馬車,看到徐大太太帶著人已經在影壁前候著了。
先頭的徐大太太早逝,這位大太太是後嫁進來的,外家是陝西的一個小門戶,與先徐大太太是表姊妹,姓汪,她嫁進來的時候,徐二太太已經掌中饋多年,府上諸事打理的井井有條,又出身名門,處處都壓這位大太太一頭。
汪氏進門的時候徐太夫人也曾想過把中饋交還給長房,但汪氏不堪重用,連賬簿都看不太明白,後來府上的對牌鑰匙還是交到了徐二太太手中。
汪氏嫁進徐府多年,也未誕下一子半女,卻整日裡和二太太、三太太打擂台,徐太夫人雖不甚喜她,但到底是徐家的宗婦,這認親的事宜還是得由她出麵。
徐衍撩開簾子,也下了馬車,汪氏笑著打趣他:“四叔,你不去前院陪客,怎麼來了這裡,這清心堂可都是女眷,你再舍不得嬌妻,也得耐著性子等一會。”
徐衍拱手道:“大嫂說笑了,我這就去前院,長宜就交給你了。”
汪氏笑道:“哪能用得著四叔行這麼大的禮。”說著擺了擺手,“去吧,去吧,我們又不會吃了你媳婦。”
等馬車走後,汪氏才拉著長宜的手,一麵往清心堂走,一麵道:“沒想到四叔讀書好,也慣會疼人的,四弟妹,你可是個有福氣的。”
長宜這些日子不知聽多少人說她有福氣,赧然的道:“可能是四爺覺得我沒見過世麵,怕丟了人罷了。”
汪氏就拍了拍她的手:“你也彆怕,這徐家也沒這麼嚇人,不過是親戚多了些,他們不會為難你的,況且有大嫂護著你呢,若以後有什麼不懂的,來問我就行。”
汪氏雖是繼室,嫁進來的時候也已經二十有餘,比徐二太太還要年長一歲,先頭徐大太太留下一女,是在她膝下養大的,這位徐家的長女比長宜還要大一截,汪氏看長宜就像看女兒一般。
兩人走到清心堂堂屋,見地上兩溜十二個黃花梨木圈椅上已經坐滿了衣彩錦繡的婦人,徐二太太和鄭蘭齋都在,徠大太太趙氏、榮成縣主,還有和徐家沾親帶故的一些太太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