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神龕,地縛靈,香火神道,祈願
讓管事男子沒想到的是,河水中竟然憑空多出了兩具屍體。
看其穿著,正是先前跳入水中的那兩個小廝。
這樣驚悚的一幕,直讓他感到渾身都在冒涼氣。
“快跑啊,水裡有鬼!”
這聲巨大的呼喊聲,頓時引起了船上其他人的注意。
當他們得知畫舫船的船尾,漂浮著三具屍體,其中兩具還十分‘新鮮’的時候。
畫舫船上霎時間一陣雞飛狗跳,很多身穿錦色綢緞的商人騷客,以及猶抱琵琶半遮麵的風塵女子。
就連衣服都顧不上穿,慌慌張張的就往碼頭上衝。
隻有從頭到尾,旁觀了這一切的洛言,知曉這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最初的那具屍體下方,有一團巨大的黑影。
黑影中似乎有一道殘缺的凡人魂魄,看起來猙獰無比。
怨氣衝天。
在水域中的某種異寶加持下,竟誕生出了簡單的自我意識。
要知道凡人的魂魄本就微弱無比,很多人死後,其魂魄都是直接消散的。
能成為這樣一團怨靈鬼魂,不被自然消散的異種存在,其概率是非常低的。
這是一具女屍,其魂魄中充滿怨氣。
每個接近她原身屍體的人,都會被她拖入水中溺死,仿佛在報複著什麼。
在簡單觀察了一會兒之後,洛言就將注意力放到彆的地方了。
他很好奇,那石像將自己的意識帶到這裡,又有什麼用意。
這裡究竟是什麼地方,是在蒼梧界,還是其他世界?
抱著探尋一切的想法,洛言的意識繞著這座世俗小城轉了好幾圈,最終在小城西北角的地方,發現了一座破敗的神龕。
裡麵供奉著一尊神像。
隻不過這裡雜草叢生,斷壁殘垣的模樣,一看就荒廢了很久。
神龕上的泥柩滿是裂痕,裡麵的神像或許是因為遭受了風雨侵蝕的原因,整個身體已經呈現出半風化的狀態。
仿佛隻要用力一吹,就能吹走上麵的絕大部分石屑。
神龕的左右兩側,還刻畫著幾個略顯模糊的大字:
敬皇雷府侍中仆射上相真君,驅邪,攝魔,輔聖,蠻雷
當洛言看見這神龕裡的石像敬語時,心中微微一動。
這似乎就是辰陽蜃宮中的那尊石像,隻不過縮小了很多。
洛言有種猜測,這兩者之間必然有著某種說不清的聯係。
“水屍,殘魂,神龕,石像”
這一幕幕畫麵,讓他感到無比熟悉。
像極了洛言曾在五行觀的藏經閣中,看過的某位前人經傳中記載的段落:
“三界有神,神能入夢,會降世,會鎮邪,守護一方。”
傳記中記載的畫麵,與現在的情景,何其相像!
這讓洛言不得不思考其真實性來。
這石像的本質是什麼?
這裡又是什麼地方?
還在蒼梧界嗎?亦或許僅是南柯一夢?
不斷紛雜的思緒,回蕩在洛言的腦海中,讓他久久不能平靜。
陳老祖做出此種安排,肯定是有他的用意。
想不通根源,洛言隻能耐心等待。
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自己就能解開這一切了。
先前圍繞著這座泥築小城轉了一圈,也不是毫無收獲。
在好幾家院落的上空,洛言都看見了凝結的灰敗之氣。
這些灰氣,在他如今的這種狀態中,變得很是顯眼。
當洛言跑到這些世俗人家的家裡時,發現那些灰敗之氣的散發者,就是一個個接近生命尾聲的人。
有的病入膏肓,躺在床上隻能無聲的哀痛呻吟。
旁邊則站著好幾道身影在默默垂淚,似乎是至親之人。
還有的垂垂老矣,全身蜷縮在厚重的破布棉被中,瘦成一團皮包骨的身體不停的哆嗦。
身旁一個照看的人也沒有
無一例外,這些人的生命都快走到了儘頭。
因此才會有這些灰敗之氣的產生。
洛言感覺自己現在的狀態很奇怪,像一團雲,又似一縷風,沒有實質。
所有的人都對他視而不見。
即便是他站在那些世俗人家的門口,彆人也會穿體而過。
沒有絲毫察覺。
洛言甚至還實驗過,以他現在的狀態,在城內的任何地方,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瞬間抵達。
可隻要超出城外的那條河,他就不能繼續往前了。
仿佛被限製在了這片地界一般。
頗有一種地縛靈的感覺。
這樣的一幕讓洛言感到很是熟悉,無論怎麼看,都有一種神道修行的感覺。
現如今的常規修行方式,都是以吐納天地靈氣為主要修行手段。
魔道修士這種吸收生靈血氣,還有魂靈進行修行的方式。
雖然少見,可在蒼梧界的某些地方,還是能夠偶爾見到的。
即便如此,這也在正常修士的理解範疇內。
事實上,在很多上古傳記的記載中,除去魔道,鬼道等特殊修行體係以外。
蒼梧界中還盛行過另外一種修行體係。
那就是神道!
隻不過後來卻因為某些原因,除卻仙道以外的修行體係,都被刻意的打壓了下去。
現如今的這種情況,就很像是神道體係,所衍生出來的產物。
畢竟神龕這種東西,太容易讓人引發聯想了。
一如比丘和尚那般,一眼就能辨出,外在特征明顯!
大概又過了幾個時辰,碼頭上突然走過來三個,身穿灰色道袍的道士。
為首的是一位麵色紅潤的中年道人。
左右還各護持著一位,年齡大概在十四五歲左右的少年。
他們的手中都拿著一個銅鈴,一把桃木劍,一杆令旗。
緊接著便是很多身穿縣衙捕快衣服的人,在封鎖河岸線的同時,開始布置道台場地。
上麵還放有瓜果香燭等祭品。
更遠處的世俗百姓也不嫌恐懼,俱都大著膽子,站在極遠處圍觀這道士施法驅鬼的場景。
顯然這樣的一幕,對他們來說也感到很是稀奇。
“去兮,去兮,製靈魄離體。”
“往生兮,超汝孤魂鬼魅兮,四生沾恩。”
“塵穢消除兮,九孔受靈返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