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真靈界的修行九境,前三境沒有(1 / 2)

第469章 真靈界的修行九境,前三境沒有瓶頸

同時修行兩本不同性質的功法,還能控製住其產生的靈力,在體內遊刃有餘,不受絲毫影響。

這樣的人,在偌大的五行宗內,也是屬於天才般的人物。

蓋因為越是頂級的秘藏法,其誕生出來的屬性靈力,也就越霸道!

如火之灼烈,水之陰寒等等。

這兩種不同性質變化的靈力,其實是很難並存在一起的。

所以,秘藏法這種東西,一般修有一門便可!

多修的話,還有可能會出現走火入魔的風險。

並且,修士的肉身軀殼,其實是很脆弱的。

若強行修習兩部頂級秘藏法,其誕生出來的屬性靈力衝突,將很有可能會引發肉身爆碎而受傷,甚至是死亡。

這樣的例子,在五行宗中內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很多的弟子,貪圖秘藏法的強大,便強行修習多門秘藏法,結果反受其累。

所以修行功法中的四大類:秘藏,道藏,靈藏,神藏,一般都是擇其一種修行便可。

隻有那些特殊的奇才,才可以同時兼修兩門,或是多門寶經秘藏法。

至於道藏法,靈藏法,神藏法乃是元嬰期以後才會接觸到的秘法。

或許是因為來到了更高世界的緣故,這裡的奠基修行法,和蒼梧界的功法,有著很大的區彆。

蒼梧界中的奠基功法,是通過開辟一個內在丹田,然後再通過體內的各處經脈,吸收外在的天地靈氣,從而轉化成自身的修為。

其本質,還是在自己的肉身中產生蛻變。

這樣是有一個限度存在的。

如修士的肉身,無論怎麼修行,都不可能比妖獸強大。

這便是根源所在!

先天種族便決定了一切。

真靈界的奠基功法不一樣,這裡沒有什麼經絡靈脈,丹田一說。

修士一身的識海中,有八億四千萬的微小粒子存在,這和肉身的組成粒子數量,是相等的。

修士修行的過程,就是先把這些微小粒子給捕捉到,然後通過靈力將這些細小粒子的活能給喚醒。

喚醒以後,再將其納入身軀。

然後代替那部分的血肉。

從一位血肉之軀,逐漸化為一個純粹的靈體。

若每一個靈能粒子都被喚醒,那將擁有驚天動地般的偉力,心念一動間,翻山蹈海,震落星辰,手摘日月等等,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不過那時候的修士,身上的血肉,也就全部被替換成了靈能粒子。

或者說,那個階段的修士,已經不適合再稱為人族了。

而是靈族!

這就是為什麼,蒼梧界的修士到了真靈界以後,會被一個煉氣期的少年,給壓著打的原因。

天地靈氣的濃度差還在其次,主要是這兩者之間修行法的區彆。

一個還是肉身之軀,隻不過是將天地靈氣接入了體內,鬥法時使用的是自己的力量。

另一個則是將自己變成一個靈體,天生便能感應四周的靈氣,鬥法時驅使的是天地的力量。

這讓下界之修還怎麼去打?

兩者間的差距,真的是太大太大了。

事實上,上古時期的蒼梧界,修行的法便是這樣的法。

但隨著天地靈氣的變薄,這種修行法,對靈氣的精純度很高,所以在不知不覺間,被悄然淘汰出了局。

後世的大神通者,根據當時的天地環境,修改了修行法。

後輩修士去修行修改後的修行法,果然變得容易了許多,對靈氣的精純度,要求也沒有那麼高。

於是慢慢的,便接受了這種改變。

改變的代價,便是一身偉力的減弱。

真靈界和蒼梧界不同,真靈界的世界法則趨於完整。

橫貫諸天的三千大道,在這方世界中,至少有一千多條大道,都是十分完善的。

這也導致這裡的修行法,最是粗暴直接,以身蘊靈,以靈化嬰,兩者結合,可窺大道!

肉身慢慢的蛻變成靈能粒子,神魂成嬰,附加其內,大道法則為內核,掌控天地!

這便是修行!

一步步從人族凡體,漸漸蛻變成最接近於道的存在。

下界修士飛升上來以後,在這種靈氣精純到極致的地方修行,若不更改修行法,體內的經絡靈脈、丹田,很快便會被天地靈氣給灌滿。

但修為境界的突破,還需要對法則之力的領悟。

若自身體內的靈力不夠,就直接突破到更高境界,那麼突破境界的刹那,自身也會被吸成人乾。

因為,肉身,神魂,還有天地法則,三者是構建高階生靈的必要因素之一。

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環,都會導致全盤崩壞。

所以自下界而來的修士,要麼從此放棄修行,就在原地踏步。

要麼就散功重修,再塑真靈!

並且,下界的靈氣修行體係間,其掣肘太多,和真靈界的蛻變之法,有著巨大的區彆。

“原來是這樣”

芥子空間小屋中,一位青衣道人盤坐在蒲團上,嘴唇開闔,輕輕的喃喃。

直到這一刻,洛言才終於弄清楚了,下界與真靈界修行的本質之差。

修士的肉身有八億四千萬的微小粒子,想要讓識海中的靈能粒子,全部將其取代,這是大乘期修士才能做到的事情。

另外,真靈界的修行境界,不再像下界那般分為前中後期,大圓滿之境。

而隻是一個境界統稱。

比如煉氣期,就隻是煉氣期。

築基期就隻是築基期,和金丹期一起,被統稱為下三境。

評斷一個修士的強弱,隻需要感知對方體內的靈能粒子濃度便可以了。

這時的修士鬥法,隻要身處於同一個境界,即便是體內的靈能粒子比對方的多,也不能決定勝負的關鍵。

而是從領悟的大道法則,護身法器,鬥法經驗等等去全方位評判。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