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火鍋真就成了他的救贖,守著熱氣騰騰的鍋子,不僅口舌生津,身上也暖了。
這時節除了螃蟹,倒還有一物正應景。
菊花此花,或許是因有位文化造詣極高的祖師爺偏愛,傳下來的詩裡、文中處處可見菊花身影,名聲大噪。
遠江湖者,深覺與“花之隱逸者”氣節相投,居廟堂者,又喜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逸,國子監裡亦是隨處可見。
濃鬱者,有黑中帶紅的墨菊、豔麗的紫菊、金背大紅與紫龍臥雪相互依偎。
素雅者,瑤台玉鳳溫潤清淡,仙靈芝如萬千發絲傾瀉。
喬琬想趕波潮流,以花入食。
菊花入饌最早可追溯至屈子《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子高潔,時人感懷,亦有模仿者。
時《全芳備祖》中也寫道:“苗可以菜,花可以藥,囊可以枕,釀可以飲,所以高人隱士籬落畦圃之間,不可一日無此花也。”便是菊花。重陽登高,插茱萸、飲菊花酒,已形成風俗。
平民家裡最流行的是用鹽炒,簡單方便,講究的還會加枸杞葉進去一起炒。
宮裡頭則會做時令花餅,菊花餅擇□□去蒂搗汁,白糖和勻,印餅,壓餅的模具小小一個,還印有精致的菊蕊圖樣,細如發絲,根根分明,尋常人家吃不起。
抑或采枝頭嫩甘菊與葉子,細細切絲,同精米熬粥,輔之以珍貴補藥,謂之菊苗粥的。
喬琬這是火鍋店,要做的自然是菊花火鍋了。
這倒不是她自創的黑暗料理,相傳是陶淵明首創。
到了慈禧那兒,老佛爺是菊花不折不扣的狂熱粉絲,也將菊花的吃法改進得淋漓儘致,極儘奢靡儘。
傳聞,慈禧吃的菊花鍋中的菊花品種叫做“雪球”,色潔白,花瓣短而密實,珍貴異常。
深秋時,宮女們將花瓣拆下來浸泡溫水,再瀝去水分。
禦膳房準備好熱氣騰騰的骨湯,盛在銀質小釜裡頭端上來,配的涮菜是魚片、雞片等一應氣味小而鮮美的食材,味碟也僅僅隻是醋和清醬,不讓喧賓奪主。
一桌子滿滿當當的菜色,其中洗淨的菊花花瓣被裝在精致的銀盤中,放在最顯眼、老佛爺伸手可觸的地方。
吃的時候,先下入魚片雞片,幾分鐘後,放入菊花瓣,待清香滲透湯裡食材,食材也儘熟了。
菊之氣味清香,食之綿軟爽口,於人體亦是大有裨益,可補氣除燥,解渴明目。
喬琬有樣學樣,隻是名貴的雪球不可得,隻能禍害最普通的□□。
應景的東西總是最好賣,更何況在國子監讀書的,誰還沒受到點君子、氣節的熏陶呢?
時賞菊、愛菊、食菊之風盛行,最大的貢獻莫過於這批文人了。
吃花的多是文人墨客,喜歡哪種花,便要吃了人家,仿佛這樣自己就和那些俗人區分開來了,也具有了花的美好品行。
喬琬心裡調侃,數銀子的時候毫不含糊。
門口的那塊木牌已成了廣告牌,每次上新儘寫些吸引人的詞句。
現下就寫滿了“無酒有金菊,食之且憶秋”、“閒聽竹枝曲,常食菊花鍋”等等化用前人詩句的俏皮話。
有俏皮人故意問她:“小娘子,這菊花鍋有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