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芋兒雞火鍋(2 / 2)

鄭和遠的臉色變了又變,難道是黃鄲向陛下投誠,主動將鄭家那些把柄送入陛下手中......

難怪,他最近風頭無二。

之前曾有人彈劾黃鄲,黃鄲被急詔入宮,卻在幾個時辰後完好無損的出來了,也沒有受責罰......當時自己問他,他隻說皇帝未信折子中語。

難道......難道從那時起,他就出賣了鄭家,換取黃家的安穩?!

鄭和遠的臉色變得極差,其他人還待說什麼,被他製止了:“你們先回去吧。”

他要好好的、慢慢的想一想。

————

十月中旬,自家菜園裡晚熟的芋頭也結了果,一想到芋子滑牛肉、芋頭燜雞那滑糯的口感,喬琬就有些迫不及待了,每天都要跑兩趟菜地,看看芋頭熟沒熟。

要做芋子滑牛肉這樣黏糊糊的菜羹,一開始在選擇芋頭品種的時候就得注意,隻有那種半個巴掌大的小芋頭才能燜出這種黏滑糯甜的口感。

前世時候,有一次喬琬自己在家複刻這道童年記憶,卻沒注意芋頭的品種,買回來是那種荔浦芋頭,煮久出來是粉糯的很乾爽,一點也不粘膩,叫她大為失望。

後來才知道,要那種小芋艿才可以。

在家鄉,除了做羹,芋艿還可以包餃子,這種餃子也算是當地特產了,土話翻譯過來叫“芋糍”,正式一點兒的翻譯名字應該是叫做“芋餃”。

雖然喬琬不明白內裡有餡的芋糍為什麼要被叫做糍,還是芋餃這個名稱更準確一些,不過跟隨家長們叫習慣了,她也還是總喜歡以芋糍來稱呼這道美味。

因為漂泊在外時,有一次心血來潮在網購平台上搜索芋餃,發現被冠上了另一個地方的特產之名,不服氣之下她買了一盒回來嘗嘗。

不過二十來個沙縣蒸餃般大小的餃子,皮厚肉少,或許是冰凍太久了,皮子一點韌性也沒有。

食不知味,竟要五十多大洋!

這可不是她從小吃到大的芋糍。

家裡的味道,肉餡總是滿滿的,包了筍丁、墨魚、香菇一類的,也有經典的豬肉大蔥餡。

喬琬隻記得大概是用了木薯粉、紅薯粉和小芋艿一起混合和的麵,在試了幾次,將自家種的芋艿都禍害完了之後,又到集市上買了一堆,終於做出來了又韌又彈的皮子。

再團上餡,搓成一個梭形,這樣一枚小巧玲瓏的芋糍就做好了。

關於芋糍的吃法,倒不像餃子那樣清水煮,而是要用本地人醃製的剁椒、小米椒、薑蒜八角等下油鍋炒香,再加水、生抽、一點鹽巴調味煮開,稱為“結湯”。

香辣開胃的湯底,彈滑鮮香的芋糍,出鍋後撒上一些蔥花,就可以開吃了。

煮好的芋糍外表一層有些透明,整體是灰色的,明明是冷色調卻看著很有食欲。用筷子去夾要小心,木薯粉的作用讓其很容易從筷間溜走。

除了單獨當主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