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章(2 / 2)

但是從零開始設計一個項目談何容易,事實上,各校參與CUPT競賽的隊伍大多是提前一年就開始準備了。比如範永傑參加的廣陵大學代表隊,早在去年就由學校牽頭組織好了,據說項目進行得也挺順利的,上學期已經搭建好框架,隻剩下一些技術細節待解決,另外再填充數據以支撐可行性報告即可。

而他們連項目都才剛確定下來,技術方案更是八字都沒一撇。在終於確立項目的興奮感過去之後,三人都或多或少有些無從入手之感,商量過後,他們一致決定先以一周為期,各自分頭查資料,以廣撒網的方式捕捉靈感。

季知行選擇去圖書館,林朗在計算機領域頗有天分,自然選擇了在網絡中亂竄,而許東陽則深入市場調研,希望借由市麵上已有的坐具品類來參考他們項目需要注意的細節。

在圖書館,季知行幾乎是以一天20本的速度在刷書,在書海泡了幾天後,他終於約略摸索到了可行的方向。

這一天,三人彙總了自己的收獲,齊聚310宿舍開了第一次正式的研討會。

季知行先梳理了框架:“我們要設計‘零重力’坐具,根本上也就是要使身體與坐具接觸的部分趨於零壓狀態。那麼,涉及到的就是三個方麵:壓力源、壓力傳遞路徑和壓力接受體。”

他把筆記本上的這三個詞圈起來給另外兩人看,然後接著說:

“壓力源主要考慮人體的生理曲線與活動特性,這方麵我們可以研究人體工程學。壓力傳遞路徑我目前隻想到了內置傳感器,不過這方麵應該不難。最難的是如何讓壓力接受體也就是坐具主體能夠根據人體特性動態地均勻釋放壓力,這方麵可能涉及到微型空壓機、懸架彈性元件、電磁截止閥、高度閥調節組件等,我還沒有具體的方案。”

許東陽和林朗聽得眼前一亮,萬事開頭難,有了主體框架,研究方向就明確多了。

許東陽第二個發言,他這幾天掃蕩了市麵上所有類型的坐墊和座椅。幾乎所有的坐墊都是在材料和形狀上下功夫,比如蜂窩凝膠、中空記憶棉、3D空氣纖維等,以期給用戶提供恰到好處的支撐,但沒有哪種產品有接觸麵釋壓功能。

而座椅如電競椅、太空椅、磁懸浮椅等,科技含量就高一些,很多都內置電機傳動組件給用戶的腰背臀腿提供動態支撐,但比起他們打算設計的“零重力”效果就顯得很初級了。

而林朗則研究了很多專利文件,以免他們的項目在後續設計中觸犯到彆人的專利,導致陷入糾紛之中。

三人彙總了之後,決定以季知行梳理的框架為指導,各自負責一個方麵分頭深入研究可行性技術。林朗負責壓力源,許東陽負責壓力傳遞路徑,季知行就負責最難最複雜的壓力接受體部分。

雖然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有很多,但有了明確的研究方向與任務分工,三人都淺淺鬆了口氣。

放鬆地瞎聊了幾句後,林朗期期艾艾地開口:“那啥……我這裡其實還有一個方案……”

季知行和許東陽奇怪地看著他,有多個可參考方案不是很好嗎,乾嘛說得這麼虛?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