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悅居,零重力社的所有成員正在這裡開慶功宴。休息了一段時間,大家的氣色都好多了,許東陽就組織大家在期末考前團建一次。
雖然吃了好幾個月的外賣,但到食悅居來還是第一次。
石經理給他們安排了一個很大的包廂,大家在包廂裡左摸摸右看看。反正沒有外人在,大家都儘顯貧民本色,對各種陳設嘖嘖稱奇,評估造價。
林朗已經拍了幾百張照片上傳到家族群了,正在和他爸媽打視頻電話。其他人見狀也紛紛掏出手機拍照留念。
季知行也隨大流掏出手機,看到郵箱有新消息提醒,他順手點開。看到拒稿信息的時候,心狠狠地一沉。
他雖然期待他的論文直接Accept,然後刊載在下個月的《數學新進展》上。但心裡也清楚,以NS方程這個千禧年難題為主題的論文肯定要受到來自編輯的嚴格審查。
他想過,他的論文可能會經曆一係列的ision(小修)或ision(大修),才能過稿。但是,怎麼也沒想到會直接收到沒有任何餘地的Reject!
拒稿意見裡寫著“論文缺乏新穎性”,這更讓季知行百思不得其解。他敢說所有公開發表過的NS方程的相關論文與著作他都看過了,絕對沒發現與他論文相同的推導思路。
如果是因為“分析方法有誤”“計算邏輯不夠嚴謹”之類的原因被拒稿也就罷了,“缺乏新穎性”這個評價他完全無法接受!
食悅居的傳菜員已經陸續把菜送進包廂了,季知行收拾好心情,打算先吃飯再說,吃飽了才有力氣解決問題!
慶功宴結束的時候已經挺晚的了,季知行第二天才找到閻教授,告訴他論文被拒稿的事。
閻安瑾也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把論文拿回去又仔細看了幾天,最後斬釘截鐵地說道:“拒稿絕對不是因為論文本身!”
季知行這幾天也在思考被拒稿的原因,他覺得最大的可能是他在論文裡所描述的推導過程過於簡略,跳躍性太大,以至於學術編輯認為他的邏輯不夠嚴謹。
閻教授看過他的草稿,看論文也花了好幾天時間。而頂級期刊的學術編輯工作繁忙,未必會在一篇論文上花太多時間去思考,以至於造成誤判。
閻安瑾也想到了這點,又皺著眉補充道:“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遭遇了學術歧視。”
學術歧視一般源自傲慢,源自偏見,源自刻板印象。歧視因素可能涉及性彆、年紀、學曆、職業,甚至國籍。
比如,世界知名的頂級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就曾經刊載了一篇歧視女性與少數族裔,並詆毀華夏學術界的觀點文章。
當然,這種明目張膽的歧視也引起了全球學術界的猛烈抨擊。甚至於該刊的44名編委中,有16人為此而憤怒辭職,其中包括三名諾貝爾獎獲得者。
引發眾怒後,《德國應用化學》的主編立刻撤掉了這篇論文,並發表了一份緊急聲明,表示這篇論文絕不代表該刊的價值觀。
但是,這樣一篇毫不掩飾地表達歧視觀點的文章,能一路通過頂級學術期刊的編輯評審與同行評審,並被刊登出來,也證明學術界毫無疑問地存在隱形歧視。
季知行打開郵箱看了看投稿與拒稿的時間,中間隻間隔了5天。扣掉排隊時間、技術編輯質控論文格式的時間,審看他論文的學術編輯在給出拒稿意見時,或許……相當地輕率。
一想到有這個可能,季知行覺得自己心被狠狠地刺了一下,而後油然升起一股不甘,不甘又升騰為戰意!我就不信了,這篇論文還能發不出去!
就如很多人在網購時,一開始可能對某樣東西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一旦發現這樣東西下架了,反而會百爪撓心地想要購買。
季知行此時的心態約等於此,原先他還抱著末學後進的謙虛之心等著學術編輯及外審專家斧正,如今被極其乾脆地拒稿後,反而激起一股傲氣——我還沒大學畢業怎麼了?我出身華夏又怎麼了?我非得叫所有人對這篇論文心服口服不可!
閻安瑾看出季知行的窩火,知道這時候不能再火上澆油,安撫道:“規避學術歧視的事我來幫你想辦法,你自己再看看如何將論文修改得更嚴謹。”
他當然知道季知行論文可能存在的“不嚴謹”完全是因為受版麵所限,但這是客觀存在的製約因素,幾乎是無法規避的。所以,季知行隻能繼續斟酌提煉推導過程,以便讓學術編輯在相對短的時間內理解這篇論文的價值。
不過,季知行已經有了新的想法:“老師,您覺得如果我把論文的內容拆開來分彆投稿,這樣可行嗎?”
379頁的推導過程壓縮到短短5頁,再怎麼提煉,丟失大部分細節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很多細節還很關鍵,但他隻能選擇保留更關鍵的細節。
可是,就如黎曼在《論小於給定數值的素數個數》這篇論文裡留下一句“證明從略”,是因為他認為這段性質證明屬於可以刪去的部分。但事實上,自他英年早逝至今,仍然沒有數學家能完全推導出這一句“證明從略”所包含的全部內容。
所以,即使他再一次斟酌提煉推導過程,也仍然可能麵對學術編輯對論文某部分細節空缺的邏輯質疑。
為了規避這種製約因素,季知行覺得可以把過於豐富的內容拆解開來,分成幾篇論文來發。
閻安瑾肯定地點頭:“這樣也好,也便於學術編輯與外審專家理解。”
季知行反複推敲了幾天後,決定把論文拆成七個選題:
“NS方程解的存在性與物理現實的聯係”
“證明NS方程解的光滑性”
“應用NS方程對物理漩渦湍流普遍性質的計算方法與驗證”
“NS方程的二維情形即時模擬”
“NS方程的三維整體光滑解構建”
“微觀下NS方程的精確解與應用研究”
“NS方程的通解算法研究”
這七個選題有的側重物理實際,有的側重數學思維,可以分彆選擇物理與數學方向的期刊來投稿。
確定好選題後,季知行一天寫一篇,隻用了7天就都寫好了——這可比壓縮推導過程要容易多了!
把論文交給閻教授指點過後,師生倆一起篩選合適的投稿期刊,最後選定了物理方向的《現代物理評論》(sics)和《物理報道》(orts),這兩家都是物理方向的頂刊,影響因子20多。
另外,數學方向自然是選擇數學四大頂刊中除《數學新進展》以外的三家。再加上綜合性非人文類科學期刊《》和《Nature》,總共七家期刊。
就影響力而言,《》和《Nature》其實是最大的,季知行人生中的第一篇論文就發表在《》上。這回第一次投稿之所以沒有選擇《》或《Nature》,是因為他覺得NS方程的相關論文更適合發在數學專門類的期刊上。
不過,現實證明,數學專門類的期刊編輯未必更慧眼識珠。
閻安瑾將期刊目錄又斟酌了一遍才說道:“就這七家吧,等到哪一家期刊先登出你的稿件,你再把那份初稿投遞到那家去。”這樣是最穩妥的方法。
期刊篩選好了,季知行先是鬆了口氣,可看著這一溜的英文又覺得心裡沉甸甸的。
國內不乏科學期刊,但目前,無論是科研人員、高校還是科研機構,寫出有價值的論文後都會優先向國外期刊投稿。就如同在燕大與哈佛之間,九成九的人都會選擇哈佛。
這是受到現實因素影響的。
根據現行的條條框框與評價指標,在國外期刊發論文確實在應聘、評級、評獎、晉升、立項、經費申報等各方麵都更有好處,因為論文質量是通過影響因子來計算的。
比如,《Nature》的影響因子如今是69.504,其51本子刊中,影響因子最低的也有8.089;數學四大頂刊中,影響因子最低的《美國數學會雜誌》也有4.405。
而在國內,數學領域最好的期刊《華夏科學:數學》影響因子隻有0.956。客觀存在的現實差距讓國內的科研人員不得不舍近求遠,而季知行現在也在做這樣無可奈何的事。
師生倆都沉默了很久,最後,閻安瑾拍了拍季知行的肩膀,鼓勵道:“努力吧!”
雖然沒有說努力什麼,但季知行明白閻教授的意思。僅僅傷感於客觀存在的差距是無濟於事的,要改變這種苦澀的現實,必須要一代代人付諸努力與實踐。
季知行慢慢收拾好論文,目光落在疊在最上麵的論文初稿上。這份論文集中證明了NS方程的解的存在性與光滑性並求出其通解,如果之前能順利在《數學新進展》發表,必然能引起整個學術界的轟動,而《數學新進展》的影響力也會進一步提高。
他突然冒出來一個想法:“老師,您覺得我把這篇論文投稿到《華夏科學》怎麼樣?”
閻安瑾一愣,然後臉上綻放出他這輩子最燦爛的笑容:“很好!非常好!”
他沒有說什麼影響因子、什麼學術聲譽,現在跟季知行提這些是侮辱了他那顆熾熱的心。
本來按原先的計劃,那份初稿要慢一步投遞的,現在也不必等了。季知行打開各大期刊的網站,把七篇分論文與一篇集大成論文一口氣都投遞出去。
乾完一件大事,季知行心裡的石頭暫時落地,他跟閻教授道彆,打算回宿舍休息休息,這些天連著寫7篇論文確實耗費了不少精神。
閻安瑾看著季知行離開後,拿起手機翻開通訊錄,在幾個姓名之間猶豫了半晌,最後選定了一個號碼撥出去。
高霄看到手機上的來電顯示時,眼睛差點脫眶而出。他迅速揪過來一個學生,指著手機問道:“這兩字怎麼念?”
學生不明所以地看了一下,念道:“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