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第94章(1 / 2)

既然要放長假,那離開前實驗室就得好好收拾一下。等大家收拾好陸續離開了,朱仁這才知道突然提前放長假了。

朱仁找到季知行:“要提前放假的話,那年終獎怎麼辦?現在發還是等過年?”朱仁問道。

“啊,年終獎啊,差點忘記這回事。”季知行抓了抓淩亂的頭發,“反正早晚都要發,就現在發吧,這樣大家開心一點。”

“那額度……”朱仁有些躊躇。

季知行不假思索地說道:“照去年來吧。”

“你確定?今年的“業績”可不怎麼樣。”朱仁雖然沒有參與實驗,但作為研究所的“大總管”,他對實驗的整體情況了熟於心,知道這一年度有大半時間都是白費功夫。按“業績”來算,實在是不值得給那麼多錢。

從朱仁的角度來看,季知行當了兩三年的老板,至今仍有一種學者式的天真。當然,打工人能遇上這樣的老板那是幸事。但是朱仁自季知行學生時代就一路看著他成長,自然為他考慮多一些。

“項目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進展,如今正是開源節流的時候,年終獎其實可以少發一點的。”朱仁勸道。

季知行堅決地搖頭:“節流也不能在這上頭節,更何況今年也不是沒有成果,甚至我們還成功捕獲過一次“真空能”。”

“就兩個月前那次啊?”朱仁疑惑道,“不是不能確定嗎?而且一直也沒重複出那個峰值來,你怎麼判斷那是成功的呢?”

“直覺!”季知行斬釘截鐵地說道。

朱仁:……

季知行見朱仁一臉“你驢我”的表情,強調道:“真的,不騙你。”

事實上,曆史上就有很多天才般的重大發現就是先有直覺,然後是邏輯的推理,最後才得到實驗的驗證。

比如愛因斯坦曾說這麼一句話:“人最好像野獸那樣,應該更憑直覺。”因為他最廣為人知的成就——廣義相對論、引力波正是源自於直覺的想象。

再比如印度數學家拉馬努金臨終前憑直覺寫下的一個θ函數,在幾十年後被證明可以用來描述黑洞的行為模式與奇點。

當然,科學的直覺並非源自莫名其妙的普信,而是根植於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儲備與科研經曆。

“我的直覺告訴我,那段峰值就是真空能!”季知行說道,“隻是有什麼蛛絲馬跡被我們疏漏了,但實驗方向肯定是正確的!”

這話其實他也對易言等人說過,一開始大家還因此頗為振奮,但兩個多月徒勞無功還是讓大家漸漸失去了信心。如今估計都以為他說的那話隻是一種鼓勵吧。

帶著一顆動搖的心是無法繼續攀爬科研高峰的,所以他才果斷按下暫停鍵,暫停實驗。

但休息是為了走更長的路,在這麼關鍵的時候絕不能叫大家覺得自己的努力是被否定的、是應該打折扣的。

“正是因為陷入瓶頸大家都心力交瘁,才要打一劑強心針。”季知行說道,“年終獎就是最直接的肯定。”

“行,聽你的。”朱仁沒有繼續勸,心裡暗歎,不知道經費還能撐多久,希望大家的努力能對得起季知行的苦心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