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著這行字,季知行突然想起了自己困窘的曾經。如果沒有係統的幫助,他大學四年或許都得在學習和打工之間艱難地尋求平衡,過得捉襟見肘、疲憊不堪。
季知行一頁一頁慢慢翻著,往事一件一件浮現。
做家教一課時50-100元,發傳單時120元……
為了省2元公交車費騎著自行車往返家教中心和學校,結果遇著大雨渾身濕透病了一場,不僅沒省下錢,還花出去幾十塊錢的藥費,還不得不向家教中心請了一次假。那時候他多懊悔啊……
向學生會申請校內勤工儉學的機會,卻整整一年都沒輪到過,後來被同鄉暗示才知道是範永傑慷他人之慨把輪到他的機會讓給了其他同學。那時候他多氣惱啊……
記事本上記下了很多他曾經不願訴之於口的艱難、委屈、沮喪……
但是,自從大一暑假得到學習係統的幫助之後,他就再沒有遇見難過到不得不訴之於筆尖的糟心事了。也是從那時候起,這個本子就閒置了。
可是,手裡的這個記事本顯然寫得滿滿當當。所以,這個本子其實是……沒有係統幫助的那個他寫的吧。
季知行深深呼吸了幾次,才下定決心往後翻。他看得很慢很慢,看了很久很久。
原來,他原本的人生是這樣的……
被劉世輝誣陷偷表後,他想報警,可陳導以臨近開學怕造成不良影響為由,表示希望先由學校自己來調查這件事。他同意了,想著如果學校不能還他清白,他就繼續報警。
然而,學校畢竟不是專業的調查機構,在沒有監控證據的情況下,劉世輝麵對學校老師的詢問,一直堅持自己原來的說辭。
學校其實還是挺重視的,成立了調查小組,調取圖書館所有監控比對行跡,尋找當時在圖書館有可能目擊現場的學生……可是,一周過去仍一無所獲。
在這期間,劉世輝已經把謠言傳得到處都是了。他背負著小偷之名過了一周,最後忍無可忍報了警,劉世輝才不得不在警察麵前招認一切。
然而,“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哪怕學校發了公告,還有林朗、許東陽及很多同班同學都積極為他解釋,但是在學校他的名聲早就發酵得一塌糊塗了,時不時就有不明真相的人用飽含鄙夷的眼光看他。
可他難道能每次都衝過去向陌生人解釋一通嗎?
就這樣,他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越來越不愛和人打交道,隻一個勁兒地埋頭學習和打工。
這時候,範傳朔找到了他,表示欣賞他的努力,也很同情他的遭遇,願意給他提供一個勤工儉學的崗位——在實驗室當助手。
他那個時候簡直欣喜若狂,視範傳朔如恩師般崇敬感激。
因為範傳朔給的助手補貼可以維持基本生活,他權衡之下乾脆全心投入學習與實驗室工作。
有一天,他獨自在實驗室值夜班時,竟意外發現了一種合成反鐵電材料的可能性。
雖然這種材料跟範傳朔的課題關係不大,但考慮到其應用前景,他還是迫不及待地想跟範傳朔報告,沒想到卻意外聽到了範傳朔和範永傑的對話。
範永傑不忿於自己的父親對他那麼好,而範傳朔為了安撫兒子便將自己的真正意圖直言相告。
他才知道,原來範傳朔招他進實驗室,隻是為了給那個注定無法成功的課題找個背鍋的替死鬼!
在震驚於真相、痛苦於被騙後,他沉下心來,開始在日常實驗中小心翼翼地收集證據,又暗暗地借用範傳朔的實驗室研究反鐵電材料。
在範傳朔突然撕破臉指控他禍害實驗時,他用收集的證據向範傳朔要了一筆封口費,而後匿名向檢察院舉報。
範傳朔入獄後,他一度迷茫於未來。後來因為看好合成反鐵電材料的前景,所以用那筆封口費勉強組建了一個實驗室。為了省錢研究,他的日子過得窮困潦倒。
可是,在他有了階段性成果時,他的實驗室被範永傑放了一把火,他也差點被燒死。
雖然範永傑迅速被抓了,但他的成果也毀了;雖然他僥幸活了下來,但卻帶著一生都無法治愈的燒傷和呼吸係統並發症。
他不甘心自己的心血付之一炬,於是艱難地籌措資金,組建了一個極為簡陋的實驗室,重新起步。
記事本上沒有詳細記敘那段時間的艱難,隻有幾個詞可窺一斑:
貧病交迫,嘔心瀝血。
經過艱難卓絕的努力,三年後他終於研發成功,以一百萬的價格轉讓專利,從此專心走上了科研之路。
一百萬聽著多,但用於科研就很不夠看了。所以,他後來采購的儀器也基本都是二手的、被淘汰在倉庫的,甚至還有從廢品站拉回來自己修的。
他是幸運的,在科研之路上走得還算順暢,後來研發的金屬氫化物趕上了能源變革的風口,他借此暴富了。
看到這裡,季知行已經完全明白了,那些名表、衣鞋、餐卡、房產其實都是報複性消費。
以前因為表被陷害冤枉,現在有錢了,買!
以前衣衫襤褸,現在有錢了,買!
以前清湯淡飯,現在有錢了,買!
以前流離失所,現在有錢了,買!
記事本的最後,寫著半句話:若有機會……
季知行摩挲著這幾個字淚流滿麵,他明白“他”想說什麼——若有機會,“他”想回到過去,幫幫那個曾經困窘不堪的自己……
作者有話說:
“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出自《尚書.大禹謨》
②明天就是正文最後一章啦。另外,關於玄孫們和學習係統,本章因為視角限製沒有解釋清楚的地方會在番外從後世的角度補充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