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太紅了(1 / 2)

擇日走紅 宋不留春 9027 字 1個月前

鄧思遠是京台宣傳部門的負責人。

之前因為《六人行》這部劇的宣傳出了問題,就讓他頂上了很大的壓力,這一次《十七層》,他帶著本部門的人卯足了勁兒在衝,就是想要扳回一城,結果收視率卻出了問題。

他第一時間就說:“這不是我們部門的問題,我們可是將首集收視率的峰值都抬上了1%,這說明我們的宣傳工作是絕對做到位了的,它一直往下跌,那是劇本身不吸引人,留不住觀眾。”

彼此之間踢皮球的事情並不罕見。

隻是鄧思遠這番話一說,無疑就把《十七層》成績不好的鍋,全部推到了製作部門的頭上。

然而,誰又能夠想到,僅僅一天的時間,《十七層》就在北極光視頻大殺四方,用破紀錄的網播數據向所有人證明,它本身的內容沒有問題,它能夠吸引觀眾。

蔣蘭這個時候說出這番話——哪怕僅僅是流傳、是據說,也已經是在表達某種態度了。

鄧思遠惱火不已。

他第一時間去找台領導彙報。

台裡麵也馬上高層開會了。

鄧思遠:“現在很多教授都為了自己出名,就故意說一些危言聳聽的話。”

鄧思遠深吸一口氣。

其中就包括陳碧舸。

-

陳碧舸地位很高,不過,她也確實很久沒有推出過大爆的作品了。

“沒有人說你偷懶,也沒有人說你消極怠工。”蔣蘭輕聲冷笑,“隻是你這種大麵積廣撒網似的宣傳方式,為彆人作了嫁衣,看看北極光的數據就知道了,《十七層》在北極光播得這麼好,有你的功勞。”

“為什麼在我們收視率下跌的時候,一片唱衰,北極光卻反而追加宣傳經費,做這樣一個活動呢?”蔣蘭目光直逼鄧思遠,“因為他們能從下跌的收視率和同期大爆的口碑這樣一個反比的形勢中看到大量的潛在觀眾還沒有看劇,所以他們要把觀眾搶過去,而我們,卻因為1%的峰值,就認定我們已經把該搶的觀眾都搶到了,是留不下來的問題。四五十歲的觀眾當然留不下來,可是二三十歲的觀眾,你們真的從一開始就撈過來了嗎?”

蔣蘭:“而我又聽說了另一個消息,早在一個月前,陳思琦其實就聯係過你們部門,想要合作《十七層》定製宣傳方案,不過你們拒絕了,因為他們曾在《六人行》這部劇上讓你們丟了一次大的,他們力挽狂瀾地拯救了《六人行》的收視率,卻讓你們的臉被踩到了地下。”

劇粉們在發現這件事後,奔走相告,恨不得昭告全天下才好。

“啊?”鄧思遠愣住了。

“《十七層》在北極光播得好,無可厚非,但我在《十七層》的宣傳上,可是一點折扣都沒有打,領導們,你們是看得見的,我真是傾儘全力在推這部劇。它是咱們的劇王,我一點懶沒偷。”

蔣蘭:“你知道嗎?振華大學傳播學院有一位教授今天在他的社交媒體發文,直指我們京台關於《十七層》的宣傳,是大耗人力、財力、物力而性價比最低的一種宣傳。”

“他是振華大學的教授,鄧部長。”蔣蘭提醒,“彆把他跟那些所謂的垃圾專家相提並論。”

蔣蘭說:“前天第一集收視率不斷下跌,鄧部長說是我們劇集本身的質量不夠吸引人,昨天第二集的收視率,嗯,沒有很高,但也不辱使命地反駁了鄧部長的話,穩在了0.7,整體平均收視率還比第一集高一點,沒繼續下跌。”

“蔣台,我之前也隻是根據數據做的分析。”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鄧思遠的臉上。

鄧思遠臉上露出訕笑。

什麼玩意兒?

光是這個數據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來,市場對《十七層》的市場表現是極為認可的。

這一刻,鄧思遠久違地感受到了如芒在背的感覺。

-

周日的晚上,《十七層》第二集在北極光上線,熱度依舊,更誇張的是,僅僅一天的時間,貼片廣告在第一集就有八個的情況下,一口氣又增加了四個。

鄧思遠額頭上被蔣蘭這一番質詢逼得有些滴汗。

這兩天一直在唱衰《十七層》的黑子們,你們看清楚!

否極泰來一般的輿論走勢,讓《十七層》幾乎所有人都緩過來一口氣。

“我知道,要不然我怎麼說你為彆人做嫁衣呢。”蔣蘭微微一笑,笑容裡,眼神卻有些冰冷,“我昨天深夜得到了一個消息,前天晚上,第一集播出以後,北極光的人第一時間給陳思琦打了電話,就是跟陸嚴河一起主辦雜誌的那個女生,決定購買他們跳起來為《十七層》量身定製的預約活動,宣傳這部劇,昨天整整一天,熱搜榜上都是他們活動的那些嘉賓和信息,而且,也有效轉化了觀看,首播一個小時觀看人數就破千萬,就算我們不做網絡視頻,也應該明白這個數據的含金量吧?一部S+的大劇,平均每集播放量也才不過五六千萬而已。”

她過去這些年,一直專注在電影上,電影票房倒也不能說撲,隻是在動輒十幾億、幾十億的市場裡,她主演的電影票房大多都隻有幾個億,錢是賺了,隻是對她這種級彆的演員來說,沒有太多助益,又沒幫她拿下什麼重磅級的獎項,這幾年隻能說維持了地位而已。

畢竟地位也已經是高無可高,升無再升。

這一次回歸小熒屏,選擇《十七層》這樣一部電視劇,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當時做這個決定的時候,很多人都勸她不要選這樣冒險的題材,可以先打安全牌。

以她的地位,隻要不出現大的滑鐵盧,這樣的地位可以一直維持到她退休。

但陳碧舸終究還是希望能夠有新的突破。

作為一個演員,演戲上有突破,作為一份事業,事業高度上有突破。

“很多年輕觀眾已經隻是聽過我的名字,卻不認識我了。”陳碧舸說,“我還沒有老到直接退休吧?我才三十多歲,很多跟我同齡的演員,她們都還是大明星,大紅大紫,為什麼我就要開始養老了?”

她團隊的人都說:“她們誰不想獲得你這樣的地位?”

“但我想要被觀眾看到,被大家喜歡,我不想養老。”陳碧舸堅持選擇了《十七層》。

這一次,陳碧舸在《十七層》中的表現,也毫無意外地大爆。

她飾演的孤兒李夢,從小在底層摸爬滾打,對人充滿戒備,有著市井養出來的機伶,在這樣一個殘酷的環境裡,展現出非同一般的能力和反應力,本身就容易讓觀眾同情的同時又產生欣賞之感。

陳碧舸爐火純青的演技把這個人物演得又冷酷倔強,又有一種讓人忍不住疼惜的脆弱。

相比之下,其他的角色,因為劇情還沒有完全展開,所以討論度都不如陳碧舸。

不過陸嚴河飾演的呆毛天才還是引起了很多討論,主要是那些愛這一款的女孩子們。

這一款人物類型並不少見,本身就有非常龐大的受眾。陸嚴河飾演這樣一個人物,花了很多的功夫去做細節的填充。

他接受了李彼的短視頻采訪——李彼專門為自己的短視頻設置了一個欄目,叫“八個問題,八個回答”。

其中一個問題是:出演《十七層》最大的難度在哪?

陸嚴河說:“從演員表演的難度,這部戲大家演技都很好,怎麼讓我有自己的光彩,這是難度之一,而站在人物塑造的角度來說,最大的難度是怎麼把這樣一個隻是不善於表達情感和情緒的天才,演得不像一個傻子。”

李彼是在車上采訪的陸嚴河。

攝影機就對著他拍。

陸嚴河說:“這是技術上的難度,偏偏我最缺乏的就是技術,所以,當時我其實焦慮了很久,後來我想了一個解決辦法,那就是大量地看電影、看劇,去模仿。如果自己構建不出來的話,就先模仿。沒有了一定要創作出一個屬於我陸嚴河的呆毛天才的心理包袱之後,我反而放鬆了下來,有了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