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最後的決戰
眾將領的反應,讓房玄齡簡直忍不住想要大罵。
“如今太孫擁兵何止三十萬,我們這邊可用之兵不過十萬,如何據守長安城和他對抗?”
“就算擋的了一時,也擋不了一世,長安城遲早是會破的,既然如此為何不保留實力逃出長安,日後再尋崛起的機會?”
“當下這種情況選擇硬碰硬才是愚蠢之舉!”
房玄齡簡單直白地朝李靖他們駁斥道,根本不讚同他們打算背水一戰的想法。
侯君集滿臉不悅地說道:“不戰而逃,此乃懦夫之舉!”
房玄齡絲毫不退讓,與侯君集針鋒相對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一時退避有何不可?明知不敵還要強為才是無能之舉!”
眼見兩人就要因為此事吵起來,長孫無忌沉聲喝道:“都彆吵了!聽一聽殿下如何決定!”
長孫無忌開口後,兩人方才停下爭執,書房裡眾人的目光全部都看向了李世民。
而是戰是退,其實李世民的心裡也有些猶豫不決。
有李承道的這番承諾,他們就安心許多了。
而他所親口做出的這個承諾,也令很多人感到心動,尤其是朝中的官員。
“太孫殿下仁德無雙,令人敬佩!”
洛陽城落入李承道手裡,柴紹投效的消息很快便以洛陽為中心輻射開了。
雖然李世民下令封鎖消息,但是又怎麼能封鎖得住?很快整個長安都傳得沸沸揚揚。
李承道這是在向他們發一個信號,那就是隻要助孤擊敗秦王,孤可以對你們所做的一切既往不咎。
“若秦王能降,孤可向天下人保證絕不追究其麾下所有將士的責任。”
“本王當年曾被宇文成-都帶兵圍困,手中僅有五百兵,但是依舊活了下去,最後宇文成-都死了,本王還活著!”
真的就隻是時間問題而已,兵力差距太大了。
這兩人都是極為知名的將領,為大唐立下了赫赫功勞,而他們在麵對李承道的時候直接不戰而降,選擇投效,這代表著什麼?
這代表著李承道是真正的王者之師,連這兩位名將都不想與之為敵!
緊接著,程咬金戰死的消息也傳開了。
“太孫殿下天命所歸!”
在如今這個注重信譽和品行的時代,李承道又是儲君,說是金口玉言也不為過,公開做出這番承諾那就一定不會違背。
為了償還李世民的知遇之恩,寧死不降,最後與李承道堂堂正正一戰而死,稱得上是忠烈。
誰都看得出如今李承道踏破長安是遲早的事情,他們這些曾經站到李世民陣營裡的官員怎能不慌?
李世民的一席話,令眾人熱血沸騰,就連長孫無忌也為之動容,仿佛在李世民身上看到了當年那個秦王的影子。
對於程咬金之死,李承道並沒有給他安什麼叛臣汙名,而是親口給出了“忠勇無雙”這含金量極高的四個字的評價。
李靖的二十萬大軍和柴紹的五萬娘子軍,再加上李承道原本的十萬(十六萬)兵馬,就算短時間內攻不下長安城,時間一長他們還是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