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現在大唐百姓也沒哪家到那種吃不飽飯的地步,但是不富裕的家庭,上幼學是一種負擔。
如這老農家這樣的,在大唐並不見。
聽到老農的抱怨聲後,另外一桌的一個搭著馬褂的中年漢子,卻露出了一絲不愉之色。
他甕聲甕氣地說道:“老兄弟,你說這話可就不對了。
陛下立幼學,這可是大大的利民之策,小孩子就應該多讀書。”
老農卻是不以為然,撇嘴道:“咱平民家庭,世代都是農民的命,還能讀出個狀元?
而且三歲小孩子學什麼,有去這什麼幼學學習的時間,俺都能教會娃子乾農活了。”
聽到他的話,那個中年漢子搖了搖頭,說道:“老兄弟你錯了,不管以後乾什麼,多讀書、多有些文化總是沒錯的。
我家裡麵也不怎麼富裕,我兒子也才三歲,但我都準備為他找私塾先生了。
現在朝廷設幼學,我打算直接將孩子送進去,免得以後上初等學院時落下其他孩子太多。”
中年漢子的話,讓其他桌的客人也很讚同。
有人附聲道:“這位老哥說的沒錯,如今大唐盛世,沒有戰事,不比以前的亂世。
陛下改革科舉,給天下平民開了晉升路。
在這太平盛世,咱們平民的孩子要想出人頭地,隻能靠讀書。”
明白人還是不少的,能看出李承道的苦心孤詣。
“是的,武帝陛下改革科舉製度,就是為天下平民開了一道龍門。
現在又製定這種政策,真是處處為百姓著想,咱們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又有人說道。
這人身著儒衫,是一個讀書人,見解也十分獨到,讓不少人都為之暗暗點頭。
老農被這兩人的一番話說得心中赫然。
撓了撓頭後說道:“是俺糊塗了,咱們陛下乃是聖君,做的事兒都是為了咱們百姓好。
聽你這麼一說,俺回去也得讓俺家娃兒讀書了,哪怕砸鍋賣鐵都得供!”
讀書人聞言笑著說道:“用不著砸鍋賣鐵,上幼學雖然要花錢,但並不多,一般人家也供的起的。
這是在說利天下萬民之策啊。”
他語氣裡很是感歎之意。
這邊的討論的話題,也引起了酒樓大堂裡其他酒客們的關注。
聽到他們的討論後,也都各自地說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不過絕大多數是支持開辦幼學的。
“對了,現在朝廷到處建運動場,陛下還鼓勵咱們多鍛煉,你們說這是個什麼意思啊?”
一名酒客提到了運動場的事情,不禁好奇問道。
聽到他的話後,另外一名商人模樣的客人無奈地說道:“我倒是知道朝廷這是什麼意思。
咱們大唐雖然民風彪悍,但是真的要跟那些外國人比起來,體格真的是不夠看啊。”
雖然很不想承認,但是這是真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