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以為,遼寧右僉都禦史田伯祥堪此大任。”
遼寧右僉都禦史田伯祥也是一員戰鬥經驗豐富,驍勇善戰的猛將,隻是性格激進暴躁,欠缺謀略,統籌協調能力一般。
陳相立刻說道:“此人性格冒進,有勇無謀,缺少大局觀,不善變通,處理叛亂,恐怕容易出岔子。”
李北辰聽了半天,大概明白了裡麵的來龍去脈,當即說道:
“你們舉薦的將領都很好。楊希辰有謀略,文武雙全,經驗豐富,就擔任總兵官。田伯祥驍勇善戰,善於作戰,就任命為提督,輔助楊希辰。兩個人相互配合,剛好合適。”
兩方提議的都用了,陳相和孟相無話可說。
至於兵部尚書,他感覺自己就是來湊個人數的。反正兩個丞相都有自己的盤算。他不過是日常撿漏,做下會議紀要。
李北辰見兩個丞相都很高興,兵部尚書蒙圈,又說道:
“兵部尚書,既然調度歸你管,你還是要全程跟著。你從兵部派個人去任監軍。這個人要通兵法,體能好,武術好,臉皮子要厚,膽大心細。你擬個人給朕。
另外朕讓徐福海安排個內侍跟著一起去。方便到時候你們遇到困難,八百裡急報送回來。這樣你們辦事也會更安心。”
李北辰有自己的考慮。孟相對楊希辰的擔心其實不無道理。
一個對邊境事務熟悉,同時還能如魚得水,既懂得軍事,又有邊事管理經驗,多是情商高,黑白通吃的。很容易借力打力,把朝廷的軍隊變成自己的軍隊,占山為王。
再派一個性格冒進的,謀略差一些的,組成一組,“以愚困智”就是典型的平衡之道。
就是我們常說的,把一日千裡的良駒跟跛腳的騾子湊成“一個團隊”,把某方麵能力不足的員工跟某方麵能力強的員工組合在一起,彼此製約。
打壓能力最強的,扶持能力最弱的,削弱影響力最大的,強化下級對上級的依賴性。這是中國社會最通用的製衡原則。
至於兵部,那是順勢給兵部尚書刷存在感,強化兵部職能,逐步分化兩位宰相手中的職權和影響力。
內監自然是自己的眼睛和嘴巴,主要是去觀察、威懾這批人的。
貪腐問題不是李北辰用人的第一考慮,能辦成事,儘快平定內亂才是。但他當然支持貪汙腐敗分子主動上繳國庫。畢竟國家是真的沒錢!
總而言之,第一件事就算這麼定了。
但孟相和陳相都覺得皇帝這兩天有點變了,開始伸出爪子了,不像之前隻是對他們發牢騷,表示不滿。
比如沒想到兵部派一個,宮裡派一個。多一個人就多一把鎖。
而李北辰暗下決心,借著西北叛亂開卷熟悉軍務這塊。這樣以後當他們提名這些將領,討論作戰方案時能夠心中有數,不至於被牽著鼻子走。
何況京城離韃靼近,作為帝王,必須要懂軍事,才能夠將來親自帶兵打仗時,胸有成竹,不至於一摸瞎。
對於第二件事,有官員畏罪攜款潛逃,該如何預防和處置,李北辰再次把這個問題扔給三個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