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
汪捕頭正在彙報,知府、同知、通判、及各司主官都在。
“諸位大人,根據現場勘察,兩起凶案係為同一凶手所為,是個擅使刀法的高手。此人是個老手,沒有在現場留下任何痕跡。”
汪捕頭緩緩說道:“因為此案發生在晚上,又沒有任何目擊證人,根本無從查起。
我們隻能根據有些線索推斷,調查了殷家和陳氏武館。
因為就在昨天,幾位洋大人曾去殷家逼債。
但根據屬下的調查,陳氏武館沒有嫌疑,殷啟又在城外過夜,而且昨天一天都在忙著巡視家裡的產業,根本沒有時間安排此事。
殷家最多隻有殺四位洋大人的動機,但卻沒有滅教堂的動機。
因此屬下覺得,應該不是殷家所為。
如今最有可能的就是民間反洋人團體,他們極為仇視洋人,諸位大人是知道的,我們府衙大牢裡,至今還關著一位。”
自從列強入侵以來,民間反抗就從未停止過。
特彆是許多江湖人士,他們會專門獵殺洋人,手段也非常殘忍。
三年後的義和團運動,就是這種反抗鬥爭的巔峰。
江浙區域是列強滲透最深的區域之一,這種反抗鬥爭自然也從未停止過,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到有洋人被殺的消息傳來。
對於此事,官府也是頭疼不已。
因為這種案子根本沒法查,凶手早就遠遁了。
對於汪捕頭的彙報,知府等人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心中依舊沉重。
通判忽然說道:“大人,既然殷家有嫌疑,那不如就把這個罪名按在殷家頭上如何?隻要此事一旦上報出去,朝廷必定會十分重視,就算殷家有些人脈關係也沒用。”
“不可!”
其他人還未說話,知府就斷然搖頭,神色堅定。
他倒不是想維護殷家,實在是前幾天收到了京城吏部一位官員的來信,委托他照顧下殷家,同時還隱晦說出了漕河幫之事。
知府也是暗驚,沒有想到殷成濤的關係竟然直達京城吏部。
京城吏部掌握著天下官員的考核和升遷,知府怎麼可能去拿殷家當替死鬼,那他以後在官場上還要不要混了?
他明白通判的想法,就是想借機搞倒殷家後,大家可以乘機瓜分了殷家。
這種事情,他們以前常做。
知府的反應,讓眾人暗驚,神色各異。
先前漕河幫找殷家麻煩的時候,知府可是無動於衷,甚至對殷家的求助也是百般推諉,怎麼如今忽然轉了性子要力保殷家。
汪捕頭也是暗叫好險,幸好沒有說殷家的壞話。
看著眾人眼中的異色,知府正色說道:“此事本官已經上報了巡撫,巡撫很快就會派人來徹查,汙蔑殷家根本經不住查。汪捕頭,正如你所說,此事十有八九為江湖人士所為,你抓緊時間,把凶手抓捕歸案。”
紹興離杭州太近,如此大的事情根本瞞不住,還不如早點上報。
若是瞞報被人捅了蓋子,那他的責任更大。
…………
府衙官差大舉出動,滿大街的抓捕江湖人士。
而此時的杭州,同樣也被驚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