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啟緩緩說道:“按孤的打算,在朝中設立內閣、軍機處、禦史台三個部門。
內閣選五到七名大學士,協助孤處理政事。
軍機處選五到七名軍機大臣,協助孤處理軍事。
禦史台負責糾察文武百官,隻對孤負責。”
商容三人若有所思,很快就明白了殷啟的用意,那就是軍政分離,同時以禦史台監管百官,這樣就可以牢牢將軍政大權握在手中。
殷啟繼續說道:“內閣之下,暫設五部,分彆為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
吏部負責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封勳等事務;
戶部負責土地、戶籍、賦稅、貨幣、官員俸祿、財政收支等事務;
禮部負責典章製度、祭禮、學院、外事等事物;
刑部負責法律、刑獄等事務。
工部負責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軍機處之下,暫設參謀部、募兵部、後勤部、裝備部。
參謀部,決定作戰與否以及如何作戰;
募兵部,負責招募和訓練士兵。
後勤部,負責糧草、醫療、衣物等事物。
裝備部,負責兵器盔甲等事物。”
“禦史台之下,暫設監察部、巡檢部。
監察部,監察百官。
巡檢部,巡視天下。”
……
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殷啟才向三人詳細介紹完了這套官製,不僅包括行政和軍事,還包括中央和地方,統統都包含在內。
聞仲三人都聽得很認真,也逐漸明白殷啟並非隻是說說,而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否則也無法設置出這麼嚴密和詳細的官製出來。
從此以後,每個部門負責相應的事物,不需要人皇隨意任命,確保了職能不重疊,也不會造成相互推諉的情況。
殷啟說完後,商容忍不住讚歎道:“殿下,您這套官製著實嚴密、高明,老臣佩服。”
聞仲和比乾也都是紛紛點頭。
相比於以前,新的官製官職更多,也不用擔心群臣抵觸。
殷啟微微笑道:“三位既然認可,那就按這套官製來施行吧。丞相,你以後就為內閣首輔;太師,你以後為軍機處總參謀;皇叔,你以後為禦史台禦史大夫。”
三人當然沒有意見,也在意料之中。
接下來,四人便開始商量各部尚書和各司郎中的人選。
直到傍晚時分,他們才最終確定人選。
內閣:首輔商容,杜元銑,楊任,梅伯,趙啟。
六部:吏部尚書子師、禮部尚書陳旭、戶部尚書姚中、工部尚書微子、刑部尚書夏招。
軍機處,總參謀聞仲,副參謀黃飛虎、箕子。
募兵部周健、後勤部寇封、裝備部馬本器。
禦史台,禦史大夫比乾;監察部和巡檢部兩位禦史中丞,分彆是伯夷和叔齊。
殷啟雖然不喜歡陳旭這個人,但為了體現自己的度量,還是把對方放在了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也算是專業對口。
若是上來就擼了陳旭,肯定會讓他覺得他沒有容人之量,不符合他的人設。
在這次吏治改革中,殷啟也乘機提拔了自己的心腹。
吏部是各部之首,恐怕要控製在自己手裡。
軍機處除參謀部外,其他三部也都是他的心腹,如此就可以製衡參謀部。
對於他提拔心腹,聞仲三人自然沒有意見。
一朝天子一朝臣。
殷啟既然要繼位,那肯定要提拔自己的心腹,否則如何掌控朝政?
最後,殷啟說道:“除此之外,孤還準備建立武殿,負責處理修煉界的事務。如追殺邪魔外道,彈壓地方宗門等,同樣直接對孤負責。”
繼任人皇後,天策府肯定要撤銷。
文華殿已經並入了朝堂,武英殿則轉化為武殿。
至於天羅殿,依舊單獨存在,但沒有必要告訴聞仲他們。
聞仲三人聞言並沒有反對,因為他們三人還沒有意識到武殿的潛力和意義。,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