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這種不過於嚴重的旱災導致的糧食減產,王文龍自然想出的法子就是瓜菜代。
一年之內落在一塊土地上的太陽能就那麼多,如果不用作物固定下來提供給人類吸收就隻能等著浪費,所以能夠搶時間收集太陽能的瓜菜代其實就是在生物學上推斷出來的對抗主糧災荒的最好辦法。
主糧遇到災荒就趕快在田地上補種瓜果蔬菜,雖然瓜果蔬菜所帶來的能量遠遠比不上糧食,但是總比沒得吃來的好。
而他一番話說完,三人也都是細細思索。
瓜菜代的理論十分淺白,稍加思索就能聽懂。
接著三人就都是眼前一亮。
徐學聚點點頭,問道:“陳先生以為如何?”
陳經綸思索著說:“建陽此法有理,在受災土地上,儘量部眾可以生長的瓜菜,肯定能減輕災荒,起碼百姓在村中田地就能挖蔬菜來吃,所耗費的體力總比上山去挖野菜來的少。”
沈有容也是點頭激動道:“菜蔬雖然不頂事,但是在地上種菜代替糧食,總比撂荒土地要來的強,怎麼這樣方法過去從來沒人想到?”
幾人越想越有道理,泉州府缺糧,但是所缺的糧食數量並不算太多,百姓逃荒頂多就是一兩個月,如果能夠用瓜菜代撐過哪怕一個月也能少死不少人,如果讓百姓蔬菜摻著糧食吃,說不定能撐的時間更久,最好情況也許就把兩個月撐過去!
三人越想越是驚訝,這樣一想,似乎泉州府的糧荒還真有解決之道。
接著三人便都驚喜看向王文龍。
徐學聚道:“此法果真前所未聞,先生是如何想出?”
大明有勸農官,但是勸農官勸百姓都是去種糧食,從來沒聽說有人要勸百姓去種菜的。
王文龍道:“這方法以前人多半也有做過,隻是沒有成規模推廣。”
王文龍跟著徐學聚一起下鄉考察時就發現這年代人對待災荒完全沒有使用瓜菜代的意識。
最初王文龍也有些不理解,逼迫農民在荒地裡麵餓死不可能,但官府加以引導,讓百姓彆一受災就爭先恐後都跑了,多少留下一些人來補種瓜菜能養活更多人,這個道理看起來十分簡單,怎麼會沒有人想出來?
但是仔細一想他就明白了:
百姓一旦發現有災荒的預兆,第一反應肯定是去逃荒,而且會爭先恐後,跑慢了臨近的地方糧食也被吃光,他們很可能逃都逃不出去。
這種情況下誰會願意留在即將受災的地方種地?萬一餓死怎麼辦?
根本沒有人留下來種地,自然就沒有人會想到瓜菜代這種方法,即使有人這麼做也是僅限於留在村中沒能力逃跑的一小部分人,這些人本就體弱,沒分配到主糧隻依靠瓜菜多半也會餓死,幾乎可能把他們的經驗傳給後人。
所以這麼簡單的方法卻要等到生物圈能量圈的概念被發現,人們從理論上意識到集體逃荒根本就不是解決糧荒的好辦法後才可能提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