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能提供糖類,長得快,新鮮甘蔗的熱量能比得上紅薯,絕對比陳經綸他們建議的種菜要靠譜。
之後就是一些本地冬季常種的蔬菜,包括冬瓜白蘿卜等,隻可惜南瓜的季節已經過去,要不然這東西也能夠作為救荒糧。
最後王文龍請求徐學聚找門路問一問能不能弄到馬鈴薯。
根據曆史,馬鈴薯在萬曆年前後可能就進入了大明,因為幾十年後徐光啟《農政全書》其中就已有對馬鈴薯的記載。
但是王文龍詢問徐學聚和陳經綸,兩人卻都表示沒聽說過這種作物。
王文龍一番思索終於想起,和從沿海傳入的紅薯南瓜不同,馬鈴薯進入中國的路徑應該是從緬甸經雲南傳入和貴州四川。
馬鈴薯適應高寒高海拔的氣候,生長所需的溫度比紅薯更低,其實不太適合沿海地區種植,反而是雲貴地區合適的輔糧作物,一直到幾百年後雲貴川地區也熱衷於做狼牙土豆、洋芋片、旋風土豆等等,換各種花樣吃馬鈴薯。
“藩台大人可以找西南人士詢問,或許能得到結果。”
說這話時,王文龍心中也有些打鼓,因為此時雲貴地區正在鬨播州楊應龍之亂,說不定會影響馬鈴薯傳入和散播的速度。
想要推行瓜菜代,必須要在短時間內弄到大量的馬鈴薯薯種,但若是這時因為戰亂,馬鈴薯還旨在雲南或貴州的哪個邊境地區少數種植,即使發現了,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徐學聚也有這樣的擔憂,但是他還是連忙找關係去詢問,甚至直接動用官方的驛站,快馬加急尋找薯種。
十月中旬,今年福建冬天的雨水特彆強,但是這卻讓王文龍等人高興,雨水太多頂多讓作物長出來不好吃,總比種不了菜來的好。
淒風冷雨敲打著窗檁,徐學聚身上披著一件蓑衣帶著一群幕僚仆役快步走過藩台衙門的門樓。
在他進院之後身後的仆從連忙關上用鐵皮包著還密密層層盯著鐵釘的大門,多少能夠阻擋刺骨風雨的飄入。
見到徐學聚一臉興奮的進屋,正在談論事情的王文龍和陳經綸都看向他。
徐學聚高興說道:“建陽,你說的那個馬鈴薯,果然在廣西找到了!”
陳經綸驚訝道:“大明果有此種作物?”
徐學聚臉上的喜悅神情溢於言表,“是我的同年寫信來說的,他到鄉間尋訪到這馬鈴薯,果然如建陽所說,可以抗嚴寒並且能夠當做主糧,吃了飽腹感不比糧食差多少!”
“此物在廣西幾縣已經有人種植,特彆是當地土人已種了十幾年,隻是一時還沒散播開,我已要那他在當地廣買薯種,直接裝上船隻走海路運到福建。”
這年代從廣西運大宗貨物到福建,最近的道路就是從梧州進入廣東,然後從廣東出海,所費的時間如果快馬加急能夠縮短到十幾天。
而徐學聚的那位同年也知道他急需薯種,在來信的同時就已經派出船隻往福建運輸馬鈴薯,過不了幾天馬鈴薯就能在泉州上岸。
王文龍聞言也是高興,“如此一來作物就都找齊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