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蔚然成風(1 / 2)

老伴兒被陳寶義幾句話說的不敢言語,陳寶義又問道:“兒子哪去了?”

老伴兒回答:“給葉老爺家碾米去了。”

陳寶義點點頭就往外走,老伴連忙問:“你又去哪裡?”

陳寶義說道:“多管閒事,我正好去葉老爺家借種子,之前朝廷發了薯種和蔗種咱們村沒人去領,就隻有葉老爺家種了。你和媳婦把穀子拿出來舂一頓的量,明天早上我和兒子回來吃一頓乾飯就去種瓜菜代。李仙公圖畫裡說過,要快!”

往年將秋收的稻米存入穀倉之後泉州府就進入農閒時節,一些靠近城市的農村會種點冬瓜白蘿卜往城市裡販賣,而離城市稍遠的村莊之中百姓或是準備進城打工服徭役,或者就上山砍柴打獵貼補家用。

而今年泉州百姓卻明顯忙碌許多。

在法華庵宣傳之後當天去看道場的農民幾乎都開始種植瓜菜代。

在糧荒將至的緊張氣氛之下,沒去的農民突然看到鄰居都開始種菜,而且家中貼上了瓜菜仙人的圖樣,一問之下聽說是法華庵的李仙公告訴他們說這種方法可以渡過災荒,這些農民仿佛是找到一條疏解壓力的路子,也連忙學習。

於是似乎是有神仙背書,種菜從一種單純的生產勞動變成了一種宗教行為,隻要種了菜就能被神仙保佑渡過災荒。

於是越來越多農民開始種菜。

徐學聚所提供的蔗種和薯種都是統一調配的,起先送都送不出去,但自從法華庵道場之後居然變得供不應求。

越是爭搶百姓越是覺得珍貴,發展到後來變得爭先恐後,有馬鈴薯的種馬鈴薯,有甘蔗的種甘蔗,實在都沒有了就種冬瓜蘿卜。

甚至連瓜菜仙人祭祀也很快發展出相應的民間儀式,泉州農民把油印的仙人圖像貼在放農具的地方,上工前以及種完菜回家時都要拜一拜,仿佛這樣才完成一天的儀式。

接著百姓間傳出瓜菜仙人最喜歡冬天生長的菜蔬,隻要在收貨之時將新鮮采摘的馬鈴薯蘿卜之類的供奉到瓜菜仙人案前就能得到仙人保佑。

這頗具儀式感的過程加上簡單的祭祀方法很快傳出泉州地方,往周圍的州府蔓延。

越是遭受旱情嚴重的地方,百姓就越容易接受這種信仰。

受災程度僅次於泉州的漳州府也受這新晉起來的信仰所影響,百姓想方設法弄來瓜菜仙人圖祭拜,同時開始學種冬菜。

此時漳州海澄縣,縣學之中的秀才周起元找到剛剛從泉州遊玩回來的陳揚美。

周起元家境貧寒但是頗有才名,他今年快滿三十歲,正在學中苦讀準備明年的鄉試。

此時周起元看著陳揚美帶回來的瓜菜代傳單,越看越是皺眉。

“這分明是傳教!大災之年卻辦此淫嗣,讓百姓迷信遵從,背後黑手真是好大膽子!”

陳揚美雖然科舉之道才學遠不及周起元,但因為廣有家才所以經常外出遊曆。

周起元抬頭看向陳揚美:“賢弟可知道這究竟是誰做的推手?”

陳揚美笑道:“周兄不須太過義憤,這事情背後推手也是咱們儒門中人。本意是極好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