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頖宮禮樂疏》這種明代記載宮廷宗廟祭祀音樂的書本裡滿是“鄭世子”的名字,對朱載堉的成就極為推崇,事實上後世中國許多雅樂場合都用的是十二平均律的樂器。
但是十二平均律在傳統音樂中的影響也就僅限於此,對於這年頭的宮廷雅樂來說,因為追求中正平和,沒有複雜的變調,十二平均律的優勢基本顯現不出來。
而歐洲音樂之所以會用上十二平均律的原因是他們開始研究和聲學,所謂和聲就是好幾個不同的旋律組合在一起,還要達到優美的效果。
這就要求音符和音符之間要保持和諧音程的關係,在歐洲音樂越發旋律繁複多變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十二平均律,轉幾個調後演奏出來的東西就聽不得了。
所以歐洲人不得不研究十二平均律,並且將之大為應用。
十二平均律的魅力必須要在熟悉和聲學,並且進行作曲之後才能顯現出來,打開這道大門之後,歐洲音樂也正式走出中世紀,進入大師輩出的古典主義時代。
王文龍自問沒這個作曲的本事,但是在場的王驥德卻是個中好手。
王驥德被王文龍一點撥果然也產生興趣,連連點頭:“有意思,我當回去用和聲方法試做一篇這樣的曲子。”
王文龍主動提議道:“我想著若是要顯現平均律的好處,需要用十二律每一個律作為主音,每個主音采取兩種調式,共做它二十四首曲子出來。”
王驥德想想眼睛越來越亮,激動道:“這主意好。”
王文龍一笑,這就是前世“古典音樂之父”巴赫那部被稱為“古典樂舊約聖經”的《平均律鋼琴曲集》的創作思路,此書一出,歐洲的音樂從此甩開全世界其他地區。
王文龍在紙上畫下五線譜的圖樣,對王驥德稍加介紹,這東西就是從十二平均律出來的,以王驥德的水平很快就能理解,而且對五線譜的記譜方式頗為讚賞。
接著王文龍在紙上畫出兩條同時演奏的五線譜,飛快的標出旋律。
王驥德初看之下頗為困難,但是很快熟悉,照著那音符輕輕唱出。
他有絕對音感,想要唱出譜子完全沒有難度,唱著唱著,王驥德臉上又露出驚訝神色。
“這兩條旋律是倒過來的,居然還能對位如此完整?”
他再三確定,果然就見王文龍所寫出的那上下兩個同時演奏的旋律,采用一條旋律正方向演奏,另一條旋律左右翻轉從第一條旋律最後一個音開始反向演奏的方式。
而且兩條旋律居然互相對位,形成和諧的關係。
“這上麵一條旋律乃是歐洲人所謂之‘卡農曲’,寫作方式乃是以一個聲調的曲譜自始至終追逐著另一個聲調的曲部,兩個曲部互相糾纏,給人以癡纏之感。我偶有小作,當時在海船之上寫出兩條正好翻轉之後和諧對位的卡農,一條正行,一條倒行,大概能顯現出歐洲人對位法之精髓。”
王文龍寫出來的其實是巴赫的名作螃蟹卡農,也是最能體現他將數學融入作曲的作品。,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