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即將到來的小冰期
為了避免染上太多政治問題,王文龍建議報紙的主要內容還是在商業情報和娛樂上,徐學聚也覺得有理。
這並不奇怪,前世歐洲報紙行業也是從“通商情報紙”開始的,這是在廉價印刷術普及、衙門思想還未轉變階段自然的折中產物。
至於報紙名字,王文龍最開始建議的是《四民商報》,徐學聚聽了卻是搖頭,他道:“紙上隻要有個商字,隻怕讀書人家都不來買了。”
徐學聚自己也提了幾個名字,什麼齋什麼軒的,但王文龍也表示報紙的主要購買者還是小商人和中產之家,弄得太過於文縐縐這些人隻怕要望而卻步。
兩人說的幾個名字都有不妥,最後還是王文龍想個主意:“咱們這報紙一月三份,不如就命名為《旬報》,簡單直白,也不見有多俗氣。”
徐學聚想了一會兒也是點頭:“倒是這個名字最平直。”
報紙名定下就開始分排版麵,王文龍拿出後世報紙的排版方式,直接把一張六尺全開的毛紙一開為四,折成一份四頁十六版的報紙。
這尺寸和後世的報紙尺寸相差也就是幾厘米。
後世報紙的印刷版式是經過全世界紙媒時代共同檢驗的。
在紙媒時代末期無論是什麼文明、什麼文字,無論是橫寫豎寫,左讀右讀,幾乎全世界所有報紙都統一成了這樣規格。
而且王文龍還知道今年推廣紅薯種植的另一個必要之處——天變。
“更關鍵是省錢,大開版印刷,隻要報紙不破就不會丟頁,完全不需要裝訂,而且版麵夠大,哪怕印刷過程之中有一些套板問題也會被忽略,印刷的精度要求可以變得更低。”
這是前後三百年最大的一次氣候事件,三十立方千米的火山灰衝向天空,全球都能有所感受。
生長力強,耐旱,高產,適應度高,生熟都可以吃。
火山噴發出來的灰塵和硫化物將越來越長時間的懸浮在高空中遮蔽陽光,天氣隻會越來越寒冷。
隨著中國的人口數量增加,適宜主糧耕種的田地會越發緊張,紅薯在貧瘠之地上的生產能力就越發有價值。
不止福建,前世到建國時南方許多地方的紅薯產量已經超過主糧,一年十多億擔的總產額可不是開玩笑的。
明年將是六百年中地球最寒冷的一年,一個無夏之年。
兩人商議定下最終報紙便暫定為兩頁,八個版麵,內容包括朝廷公文,官員任免,商業情報,市井消息,生活常識,雜文等等,每月逢十發行。
徐學聚連連點頭,“難為你想的如此詳細。”
王文龍低頭一看,隻見碗中青菜碧綠、丸子金黃,加上一碗滿是海鮮的鮮湯,看起來就頗為美味。
還有好朋友徐興公也可以拉來做特約作者,他的紅雨樓在八閩都有名氣,大可寫一些藏書推薦的內容,徐興公也是閩中詩壇的大將,有他出麵寫文肯定能夠在此時的文人之中引來關注。
王文龍笑道:“做的很好,多謝嬸嬸忙碌。”
徐學聚越想越美,笑道:“這說不定還能給衙門增收。”
原來到了三月紅薯播種的時間,今年徐學聚鼓勵百姓推廣新作物,加上有王文龍的請求,於是李鼎從泉州來到福州,邀了一些道友四處到鄉下去給各地瓜菜仙人廟做道場,推廣種植。
……
王文龍見李鼎一臉煩悶,忙起身給他倒了杯水,又拉他坐下笑道:“仙公不要著急,什麼事情慢慢說。”
如果曆史沒有被他的到來而改變到極大程度,那麼此時南美於埃納普地火山大噴發剛剛結束。
李鼎吃著番薯丸也覺美味,不禁感歎:“這番薯真是好,若無此物此地百姓隻怕都要挨餓。”
南美火山的噴發宣告地表火山進入活躍期,接下來幾十年中影響到氣候的大噴發將有十幾次,這是人類文明以來火山活動最猛烈的一個世紀。
福建的土地到萬曆年間也已經非常集中,雖然百姓有種紅薯的積極性,但這些地主鄉紳在挺過旱災之後卻都對於試種新作物不再感興趣,見到李鼎他們下鄉推廣種紅薯經常會出來阻攔。
昨天李鼎受百姓邀請帶著人去福清做仙薯公的道場,結果才做到一半就被當地的地主帶著一群家丁來攪了場子,他們直接把李鼎手下的小道童用棍棒趕跑,鐃鈸踩扁,連敬神用的鼓都被打破。
“這樣的版麵兩折之後和人的胸部差不多寬,隻看一版的時候可以很舒適的拿在手中,若是同時看兩版,兩手分開也正好不會覺得幅麵太大或太小。”
此地在後世會成為福州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但是這年頭根本沒有疏浚和開發這種深水港的能力,這地方離著淡水,水源又遠,土地受鹽堿侵害又多為沙壤,種水稻產量極低,可稱地瘠民貧。
一口油鍋燒的冒煙,婦女用飛快速度將蔥頭下鍋炒香,又將花蛤、小蝦小蟹丟入鍋中煸炒,加入青菜炒軟,這才倒入一瓢清水。
李鼎搖頭,說起了所遇到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