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文龍又得名氣又掙錢,心中美滋滋的時候,袁無涯也終於從河南返回蘇州。
他這趟去河南本來以為多少能弄到幾本書稿,卻沒想到李贄已經北上,他的弟子們也風流雲散。
河南安陽的董其昌等人以及朱載堉、王驥德又全部進入研究狀態,一時都沒有可出版的東西。
袁無涯還以為自己的出版社隻能去淘換些次等作品。
這時他一回蘇州就收到了徐樹丕送來的王文龍的書稿,瞬間就大喜過望。
王文龍這時可是炙手可熱,聽說前幾日還去常州主持了會講,雖不知為何常州會講內容不顯,但如果能出版他的新書肯定能夠獲得收益。
“就是希望建陽的作品要保持原有水平才好……建陽寫作速度太快,花費個把月時間就出一本書,彆給我弄個急就章出來。”
袁無涯心中念叨。
王文龍如此誠意,哪怕書寫的不好,為了留住這個朋友也必須印刷,但如果是那種情況就有些不美了。
袁無涯翻開稿紙,先看看書籍名字叫做《國富論》,又看到王文龍自己做的序,說這是一本研究經商的書籍,袁無涯點點頭。
早幾十年歸有光就描述過此時士商情況:“古者四民異業,至於後世,而士與農商常相混。”
到了此時,“士而商”“商而士”的情況比比皆是,市麵上也出了不少以士人和商人為共同讀者對象的書。
《士商要覽》《士商類要》《士商必備》……這些書籍一般講論一些經商的道理和竅門,袁無涯覺得以王文龍如今的地位出一些這類的書籍也份所應當,畢竟王文龍名氣放在那裡,已經有了指導彆人的資格。
但是讀著讀著,袁無涯漸漸皺起眉頭。
王建陽寫的是啥東西?
德化的瓷器產業發展,泉州的海絲集群研究,開中法的背景效果分析……
袁無涯越讀越難受,根本讀不快,花費了一上午時間才看完一章內容,隻感覺自己腦袋被填入許多新鮮知識,數量太大,弄得他頭昏腦脹。
而這本書的真正味道也終於被他品了出來。
讓他驚得目瞪口呆。
經濟兩字這時早已出現,普通人也能聽得懂,一般認為是“經世濟用”之學問。
具體內容涉及治國理政,發展農桑以利民生等等。
但是之前研究經濟的人全都是從大道理上著手的。
“經世濟用”中“經世”二字出自“春秋經世,先王之誌”,“濟用”二字出自“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所以此時經濟研究者往往討論先王之誌和精義。
全都是哲學範圍的東西,而王文龍雖然討論同類問題,卻完全不涉及高大上的哲學。
《國富論》隻做地麵上的討論,將影響經濟的各項因素條分縷析,這種討論經濟的方式前所未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