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文官聞言都是心中大喜——皇上留堂了!
這說出去一定使得朝中眾官員都說他們有本事。
李廷機道:“臣遵旨。”
第一天的日講留堂超過一刻鐘,萬曆皇帝還樂此不疲,精神都好了不少,下課之時還頗為不舍,對太監道:“與先生每酒飯。”
眾官員行禮出門,到了偏殿門口才敢互相使眼色,皇城之中不好交頭接耳,但是人人臉上皆帶喜色。
《尚書古文疏證》固然有爭議,但也是正經的書籍,能夠用這本書吸引住皇帝,他們所為在朝臣之中就是大功一件。
而萬曆皇帝在眾臣離開之後更是高興,在研究經史子集這一點上,他和普通的讀書人也沒有什麼不同,甚至萬曆皇帝性格之中還有一些乖戾,喜歡挑人家錯處,喜歡整人,富有攻擊力踢翻是非巢的《尚書古文疏證》就更能引動萬曆皇帝的興趣。
日講散了之後萬曆皇帝直接對身邊太監說:“此書極為有趣,去給朕淘換一套《尚書古文疏證》進呈。”
太監的辦事效率極高,不到半天時間便將這書采買回來了,隻不過這時正版書種堂的《尚書古文疏證》還沒有流傳入京城,京城中流傳的版本是抄報行自己拿蠟紙油墨印的,體例並不規矩。
萬曆皇帝實在喜歡此書,卻也不介意。
萬曆直接要太監先將油印的版本呈上來,在宮中看了兩天,對這書更加喜愛,不過幾日萬曆皇帝又吩咐太監去弄正版《尚書古文疏證》,這是怕看的盜版書籍之中有錯彆字,影響書籍理解。
五天後,萬曆皇帝再開日講,將四書和經史內容大量壓縮,萬曆主要目的就是抓著一群大臣幫他講解《尚書古文疏證》。
這書旁征博引,如果自己需要查閱大量資料,讀起來非常費事,萬曆皇帝懶得費這個精力,所以就抓一群科舉選拔出來的頂級儒學家幫他做活字典。
消息一出滿朝震動,雖然有人批評沈一貫拿偏僻言論誤導皇帝,但是更多的官員則是眾口一詞的稱讚沈一貫以及侍講的眾大臣機敏,能夠想出這樣的辦法讓萬曆皇帝對日講感興趣,甚至有第二次日講。
之前此書雖然有丁元薦的推薦,但是《尚書古文疏證》還隻是在京城的飽學之士群體之中流傳。
許多人級彆並不到可以和丁元薦交談的程度,聽說了《尚書古文疏證》的內容也大多以為此書是故作大言驚人之論,沒有多少價值。
如今有萬曆皇帝帶貨推薦,情況就大大不同。
首先是廣大的京官群體紛紛研究此書,而其餘讀書人也漸漸聽聞皇帝日講討論《尚書古文疏證》的事情,出於好奇也找來此書。
引起的反響是褒貶不一,許多人還是無法接受證偽古文尚書的觀點,但是無疑王文龍已經因此在京中獲得極大的討論熱度。
隻不過這年代的消息傳播速度極慢,而且這事情也不過是京城中的一樁時事新聞而已,還不到可以影響朝政的程度,新出的邸報之中也隻不過是寫了皇帝再開日講,最多寫明這是因為沈一貫發言引用奇文的緣故,並沒有提及《尚書古文疏證》。
倒是一些外地官員看到邸報後紛紛好奇以萬曆皇帝的性格怎麼會突然這麼勤勞要讀書?,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