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旬,《蘇州旬報》上連載的《北海屠龍記》終於來到了大結局。
這部原本是還珠樓主為蜀山劍俠寫的前傳係列之一,此君是個喜好斷章的性格,寫作此書之時一口氣開了好幾本連載,導致每本的情節都互相錯雜,賣的不好就丟了,於是此書原本隻有十多萬字的內容。
而王文龍拿來《北海屠龍記》之後將故事完善了不少,起碼畫出了標準的爽點模式,將大綱交到許仲琳手上,許仲琳又繼續對之加以充實。結果就是原本十幾萬字的原文被兩度刪改,增加到了三十多萬字,多了許多人物和情節。
這部的哄動程度其實遠遠不如《連城訣》《狄公案》和《甄嬛傳》,無論是《連城訣》所代表的新派武俠爽文,還是《狄公案》所代表的偵探,或《甄嬛傳》為代表的宮鬥愛情,都是明代人前所未見的類型。
相比之下《北海屠龍記》的開創性還是略差了一些。
但是《北海屠龍記》比起此時市麵上的大多數還是有新意,且情節緊湊的多,和《連城訣》《狄公案》《甄嬛傳》需要相當帶調動情緒的代入劇情不同,《北海屠龍記》的情節不需要多少思考,大量的天才地寶、妖魔鬼怪、鬥法情節摻雜其中,爽點不斷,特彆是最後女主角沈琇在北海對付千年毒龍的結尾大戰,一個個以力破巧的大場麵被許仲琳描摹出來,讓讀者看得舒爽不已。
許仲琳甚至給千年毒龍全部加上相當複雜的背景設定,三教神佛全部牽涉其中,每條毒龍都被描寫的恐怖強大。
對手越是強大,最後女主角沈琇得到屠龍寶刀,連斬二十三條千年毒龍的情節就越是激動人心。
原作者還珠樓主的筆力相當強,在描寫之中也是詳略得當,可許仲琳一下寫爽了,就像當年他寫《封神演義》破十絕陣要把同一套模式寫上十遍一樣,斬二十三條千年毒龍的場景他一水起來就收不住。
原本王文龍讓許仲琳三章之內就結束,許仲琳卻生生給寫了十章,在王文龍的強烈反對下最終才砍到了五章,並且表示一字都不願意再改。
大結局發出來,卻取得意外不錯的反響,讀者看到爽點處,對於許仲琳連續五章的戰鬥場麵描寫居然都還看得津津有味,《北海屠龍記》大結局的五章分到的兩期的《蘇州旬報》上刊載,兩期銷量最後都突破兩千份。
不過說起思想內涵,一些讀者和批評家對於《北海屠龍記》卻非議不少,一些人批評此就是一出從頭打到尾的鬨劇,沒有絲毫價值,但也有不少人對這書表示非常喜歡。
袁宏道這時已經回到老家湖北公安,在公安城南的柳浪湖築“柳浪館”,終日和朋友們詩文唱和,還潛心研究戲曲、。袁宏道在湖北專門寫了文章,送到江南的報紙上發表:
“《北海屠龍記》,近日於《蘇州旬報》連載完畢。吾雖處湖北,難免托人寄隻字片紙,期期追看,本地文士之間亦是頗有風傳,近日聞江南鄉野賽神之會,竟演出屠龍師太之戲,其風靡可知也。
然有評者謂其荒唐過甚,惟殺伐江湖,血腥無文。餘則以為此乃其美也。
人或雲,亦傳道之書,教育為先。然餘以為欲觀教者,何不直讀四書五經乎?《北海屠龍記》之所以得受追捧,便因其可讀。
餘以為書之可讀,正在真、變、趣、奇四字:真之一字,《北海》中人物,口角之爭便是生死之鬥,猶如現實中武人之狀,何嘗文言造作?以此,故氣脈貫通,情感淋漓;若論變字,則篇中化用神魔及三教之經典,而又於其中求變,或以道語佛偈為人物之名號法寶,以諸子寓言為人物之形貌,此皆見變化於古書也,不知者看之以為玄妙,知者亦可得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