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情該喝一杯才是。”王文龍心中也是高興,正好今天《蘇州旬報》的鄧誌謨也到了國子監,他是到南京來跟他討論旬報的運營情況的,王文龍於是帶上董其昌、鄧誌謨、潘秀一起回雞籠巷的家中,李國仙和馬婆子連忙去下廚,沈宜修不會做飯,就在一旁準備茶水。
“甲骨文的研究,未來就掛在禮部下頭了?”王文龍在茶桌前好奇問道。
“我看邸報中大概是這樣意思,不過我覺得這做法有些不妥。”董其昌點頭回答。
甲骨文的保護究竟由哪個部門負責現在萬曆皇帝還沒有下達明確指示,暫時是掛在禮部之下,大概是把研究甲骨文當成研究古代禮儀的一部分了,這樣說也不算錯。
在中國古代這種學術研究的所屬機構往往是因事設部,比如皇帝打算修一部xx會典,或是找禮部或是找翰林院、有時也會找其他衙門,就在那衙門下麵掛一個部門,再指定一個負責人,然後由負責人到民間去尋找有相關技術能力的編修。
聽到董其昌的話,鄧誌謨有些奇怪:“甲骨社不是一直以為由朝廷來研究甲骨才是正辦麼?如今聖上讓禮部參與,董參政為何又說不適當了?”
“甲骨的研究太過複雜,而且日期遷延很久,一兩代的金石學家是做不完的。”董其昌解釋說道,“因事設部難免有個日期界限,一年兩年研究不出來,不說什麼,若是十年二十年也沒個成果,到時說不得上頭的官員會受到斥責,但甲骨研究卻又無法拿出足夠成果,那豈不是為難?何況即使有了成果,難道研究個十幾二十年便不再研究了?這東西可沒那麼簡單。”
挖了這麼久的甲骨,董其昌對這項事業的難度也有了一個大概判斷,他已經做好了這輩子基本上沒有辦法完全讀懂自己所挖出來的甲骨的準備了。
王文龍聽的也是十分認同,明代這種研究方式說白了就是包乾製。
這種製度用來責任性的修會典、算日曆、編農政書籍挺方便。
選一個負責人,反正到一定期限,你可以拿出相應的研究成果也就好了。
但是研究甲骨文顯然就有點不適合。
甲骨文是越挖越多的,一任編修乾到老死都研究不完,根本沒有辦法對上頭交待。
“我倒覺得研究甲骨其實可以弄出一個學會來,此學會算是半官方的身份,由有名望之人,以書麵方式推舉學會成員,這些學會成員便相當於以往的編修、修史之類,不算官員,但是給予他們極高榮譽,並且給學會一定活動資金,長期雇傭他們做相應方向研究,如此這些文人完全可以以此為業,研究就可以延續了。”王文龍思考著說道。
一旁的潘秀問道:“建陽的意思是否就相當於由朝廷資助了一個類似物理社這樣的組織?”
“沒錯。”王文龍點頭說道,“這學會可以叫做皇家學會,或是朝廷學會、官辦學會,地位應該比物理社這樣的民間組織更崇高。定能吸引不少金石大家前去競聘編修之位。”
“若是再規定隻有有研究成果者才能成為研究員或編修,那也就預防了有人屍位素餐,並且可以在不專門派人管理的情況下,也將研究一直持續下去。”
董其昌一邊喝酒一邊仔細聽著,到後來不禁放下酒杯,細細思索,最後他連連點頭道:“皇家學會……這個辦法好!建陽!這個辦法好啊!”
董其昌連連誇獎,喜笑顏開,他現在已經把自己的心思全放在甲骨研究上,最近正為靠禮部研究甲骨不太適合而感到苦惱呢,王文龍所提的官辦學會,卻是一條他從沒有想過的路子,而且一想之下似乎十分可行。
王文龍知道按照原本的曆史發展,五十五年之後,英國就將資助成立英國皇家協會,那也是原世界曆史之中世界上曆史曆史最悠久的科學學會。
研究甲骨文這活兒,最好就是由民間人士主導、由朝廷提供資金,結合起來的成果就是後世歐洲曆史上一度盛行的皇家學會製度。,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