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掀起訓詁學風潮(2 / 2)

陳元藻因此也得到了稿費,王文龍更是因此書籍多了近百部的銷量,大家都開心。

對王文龍《訓詁學方法論》的傳播起到更大推動力的則是東林大佬丁元薦的評論:

“此書真正打破小學為經學附庸之觀念,訓詁學從此真成一家也。王建陽此書可謂石破天驚,此道可謂高屋建瓴,此人亦是膽識過人、慧眼獨具,開宗立派之大名傳揚不在今日,而將千古也!”

作為考據學的研究者,丁元薦一年前看到《尚書古文疏證》和《文字斷代學講義》就已到處去推薦,但那兩本書都還隻是講考據學的一個方麵,甚至其中使用的一些理論放到後世都已經頗為陳舊。

而《訓詁學方法論》則直接是一本後世大學裡都在使用的教科書,這部書突然出現在丁元薦麵前,幾乎就相當於在古人麵前放了一部智能機,丁元薦看了此書整整三晝夜,覺都沒睡,腦子嗡嗡的,後勁十足。

丁元薦作為東林黨大佬在此時江南文壇之中的影響力非常恐怖。

這時的東林黨正處在名聲最佳的階段:東林書院剛剛建立,東林黨人漸漸掌握朝堂輿論,同時又還沒有掌握朝局中央,也就沒機會有什麼抽象操作。

此時彆說文人了,就是普通百姓都以為東林黨人是大明天下的救星,丁元薦等人跑到東林書院去開一場會講到場聽講的人數動輒一兩千,東林書院外頭都站不下人。

而此時的丁元薦對《訓詁學方法論》如此之推薦,瞬間就使得此書在江南賣到脫銷。

如今但凡有讀書人集會,總要拿出此書的內容來談論兩句,廣大學子們哪怕是為了跟上潮流也得買一套回家湊麵子,實在是家中窮困的就一起湊錢拚著買一套輪流看。

原本敦古齋以為王文龍的這套書題材艱澀,能夠賣出個一千套就了不得了,還是考慮到王文龍的名氣這才將第一版的印數加到了兩千套,因為印數不高,又采用套色印刷以及插入大量的甲骨圖片,所以成本其實也不算低,一套油印書籍的出廠價就開到了二兩五錢。

卻沒想到此書第一版流傳到江南一個多月就賣脫銷了。這年代的作者誰在江南有名聲,誰就占據了書籍的消費市場,那可遠比僅僅在福建出名要掙得多,敦古齋連忙加班加點的趕製。

《訓詁學方法論》第二版開印兩千冊,半個月就銷售一空,一直到第三版,銷量才終於減緩下來,總銷量最終穩定在五千冊上下。

還沒有哪本諸子作品能夠有這樣的銷量,《訓詁學方法論》甚至在江南帶起了一股訓詁學熱潮。

不過訓詁學真是一門挺艱深的學問,沒有足夠的文字學、音韻學功底積累光是看了教材就上崗,情況幾乎就和看了中學教材然後便直接上奧數比賽一樣。

但這年代的讀書人接觸外界消息的渠道太窄,看了一兩本醫書就認為自己醫術通神敢亂給自己開虎狼之藥的人都不在少數,更彆說做點不疼不癢的訓詁學研究了。

不少看了此書的讀者,都覺得自己已經學會了訓詁學的研究方法,然後就開始拿起古書考證。

之後種種“訓詁研究”便在市麵上流傳,有人號稱自己通過訓詁學重新解讀了詩經楚辭、有人號稱自己用訓詁學方法解完了所有甲骨文、甚至有人號稱自己研究訓詁學之後破解了河圖洛書……河圖洛書上連字都沒有,也不知他要怎麼訓出來。

不過訓詁學熱潮的出現也代表了明末思想界真正開始重視考據學這一學派,泥沙俱下之中,也有些學者真正通過王文龍的書籍獲得了考據學的訓練與啟蒙,與考據學相關的集社開始出現、一些靠譜的考據學研究也漸漸發表在市麵上。

這些愛好者中有不少通過鑽研練習而成長為考據學的骨乾。

而在這一係列研究中,王文龍的《訓詁學方法論》無疑有決定性的地位。

丁元薦的師弟“蕺山先生”劉宗周在自己的《周易古文鈔》之中便直言:

“《訓詁學方法論》誠為今之考據學之引領,猶綠洲於沙海,為學子指引前行之路。後世凡做訓詁、語源之學,皆靜觀先生門徒也。其著作獨具一格,先行於眾,必載青史,流傳百世。”

被丁元薦這群考據學開山鼻祖如此誇獎,王文龍在日後曆史上的考據學祖師地位算是徹底坐實了。

而由於作品的火熱王文龍的名氣也在快速醱酵。以前王文龍隻是個研究者,而此書之後許多人卻要自稱他的弟子,考據學的門人對於王文龍更是不吝讚美之詞,甚至有人直接稱他為“陽明之後又一大家”。

這絕對是過譽了,王陽明在這年代可是可以建祠的人,已經漸漸步入聖人級彆,這樣的誇獎對王文龍來說幾乎是捧殺,好在如此說的人不算多,這稱號也沒有被大多數人所認可。

王文龍的名氣卻因為這些人的吹捧更加流傳廣布,這股訓詁風潮更是漸漸走出江南,一路吹進了京師之中。,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