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旬報》派來的記者飯還沒吃完,就已經構思出了選題,采訪完回家的一路上他都在寫稿,然後將稿件急送回蘇州。
十天之後,新一期《蘇州旬報》頭版頭條便是報道此事:
“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北元殘黨進犯遼東,意圖以此作為反攻之基地,大將葉旺率登州水軍渡海直撲金州,其時劉德天之太高祖就在此軍中,任步弓手,而後又隨葉指揮追敵,一路北上,直逼遼陽……葉太公乃是第一次見到此等場景,大河千裡冰封,平路積雪齊腰,周遭山上有蒼天之古木,高十丈而有餘,山君雪主笑傲林中,夜梟飛過,叫聲淒寒。小旗告他曰:此乃吾等爾後屯軍之所在也……”
《蘇州旬報》的記者果然有些水平,直接采訪了王文龍從遼東帶回來的劉德天,用白描的口吻講述了劉德天高祖輩遠赴遼東守邊的情形,即描述了遼東邊民的艱苦,又展現了他們在遼東守邊對於大明的貢獻。
特彆是劉德天自述當年他太高祖遠赴鎮夷堡屯兵第一年便遇到蒙古犯邊,一個百戶所死傷人數超過四十。記者對此著力描寫,還詢問曾經上過戰場的劉德天許多戰爭細節,最後文章中所描寫的他們一群山東步兵在冰天雪地中對抗蒙古騎兵的戰爭場麵讀起來讓人覺得震撼而又悲壯。
……
馮子軒是蘇州的一個普通文人,因為蘇州的科舉競爭激烈,他甚至沒能考上秀才,隻能替村中的大戶做個賬房。
馮子軒不甘心一輩子做個抄抄寫寫的賬房,原本打算去學醫,但最近考古學和考據學突然火爆,馮子軒又改誌向,打算學習考古和考據,未來給人當個卿客。
這天他到蘇州城中替東家查了他所入股的幾家鋪麵的賬,正打算坐夜航船回村,上船之前在小碼頭邊看到個抄報攤,馮子軒走上前去問道:“你這裡有《紅山玉講稿》麼?”
“老爺來的真巧,你瞧,這《紅山玉講稿》的抄報紙才剛到,油墨還香著呢。”書客從匣中拿出一份薄薄的《紅山玉講稿》,這是王文龍在開原社學會講的稿件,小半個月前才在京城發出來,剛到的蘇州,馮子軒有誌於此,自然要買來學習。
馮子軒看到那稿子卻沒有直接買下,而是防備的問道:“你這稿件是全的麼?”
“這是當然。”那書客鄭重承諾,“我們印的都是全本,若是發現有漏字漏印的,老爺儘管回來退。”
隨著蠟版油印技術的普及印刷的成本在降低,廉價書籍漸漸充斥市場,但也帶來了一些壞風氣。
不少的印刷商再也不注重堂號的品牌價值,隻想賺快錢,往往出一些不全本的書籍用來騙人,比如原書十萬字,而他們翻印的本子就隻有八萬字,且不是前八萬字,而是選取書籍的前四萬字和後四萬字,讀者要看到一大半時才發覺不對,馮子軒就被這種劣質書籍給坑過。
拿過這講稿翻看一下,感覺應該沒有漏頁,馮子軒這才繼續問:“新的一期《蘇州旬報》有麼?”
“有,有,您稍待,我回店裡去取。”書客連忙說。
《蘇州旬報》銷售用的是專銷模式,這書客就是一個包銷商,可以用更低的價格從報社進來報紙,而讀者自己去報社買報都原價銷售。,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