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造勢和輿論(2 / 2)

馮子軒道:“我今日買了一份,正準備回家去呢。”

那僧人推薦說:“你應該快看此講稿,讀完這講稿便知曉遼東實乃我中華祖源之地,內地人以為遼東地處邊比是蠻荒所在,其實都是古板思想。看了此講稿便更能理解歧視遼東人思想的無稽了。”

“果真如此?那我便看看。”此時夜色已晚,床上許多人已經早早睡下,馮子軒從背囊中掏出那本《紅山玉講稿》然後弓著腰向前爬行,一路上他要小心彆踩到旁人的腿,擠擠挨挨湊到船頭,他這才掏出書本借著船燈開始。

《紅山玉講稿》本來就是為了給那些對於紅山文化沒有任何了解的讀者科普用的,王文龍寫的深入淺出,馮子軒哪怕金石學功底不算強也很容易能夠看進去,他很快就為王文龍那縝密的推理給折服。

一直到半夜,馮子軒才把這講稿看完,仿佛是在書院中聽了一日的會講,腦中還在回味。

正如同那僧人所說,馮子軒在讀完《紅山玉講稿》之後對於遼東的文明地位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再聯想到遼東人的遭遇,遼東明明是中華文化的祖源之一,遼東人卻被歧視認為是蠻夷,馮子軒心中更加覺得同情。

且在同情之外,遼東的地緣位置如此重要,遼東人卻被如此對待,也讓他感到十分危險。

甲骨文研究會的成立是今年文壇上一件大事,王文龍借助這次典禮對遼東進行的宣傳也十分成功,天下人說起這成立典禮,就必須提到王文龍給公卿們上的那些粗糧飯,以及背後遼東人的故事。

事情有了熱度,王文龍趁熱打鐵,又寫了一篇文章發到下一期的《蘇州旬報》上,文中他提出應該立刻開展紅山文化相關的考古研究,王文龍提出幾種模式,一是讓甲骨文研究會主導,若是甲骨文研究會行無餘力,則可以廣邀天下有能力之士,或是出錢或是出力,遠赴遼東,就如同當年安陽的甲骨發掘一樣,在遼東也進行考古活動。

王文龍這一倡導肯定能吸引一些人去遼東,一來可以更好的進行考古活動,二來也能活絡去往遼東的道路。

不說像安陽甲骨一樣,吸引整整一個甲骨社的文人去往鎮夷堡,哪怕就是去十幾個人那也能組成一支商隊了,鎮夷堡一年也就能去五六支商隊,如果每年多一支商隊,是真能降低往鎮夷堡運送物資的成本的。

王文龍的這一提議果然獲得天下文人的稱讚,許多文人都表示朝廷應該立刻改善遼東的情況,有些府縣學的文人為此搞出聯名上疏。

還有不少文官也跟著蹭熱度,要求嚴查遼東軍輸問題,朝廷明明撥了那麼多糧餉,怎麼邊關的軍戶還在吃粗糧豆醬?

朝廷方麵也給出態度,彆的問題好還有待解決,但能做的事情先做了起來,一個月後萬曆皇帝明發上諭,要求順天府每年專撥五個鄉試名額給遼東舉人。

這到底讓王文龍有些欣慰,雖然他知道內地人對於遼東百姓的歧視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消失,但情況起碼好了許多。

不像原本曆史上一樣,原曆史上此時大明的輿論簡直像是在逼著遼東人去投後金。,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