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化龍喜歡實學,對於此時文壇熱衷的儒家流派爭端不感興趣,不過王文龍的《國富論》《葡萄牙國史》等書籍倒是讓李化龍十分喜歡。
“隻希望這書也能有些意思吧。”李化龍翻開書本,在心中暗暗想著。
《農業、地理與鋼鐵》一開篇講的是西洋兩個土人島嶼之間的鬥爭,李化龍乍看之下有些不習慣,但王文龍由土人島嶼的鬥爭很快便引出觀點:生存方式決定了社會思維。
看到此處李化龍才感覺有點意思。
他曾經擔任過遼東巡撫,又和楊應龍打過仗,絕對是此時朝中邊疆民族問題的專家。李化龍對於此時朝中盛行的所謂華夷之辯、以夏變夷等等說法頗為不感冒,因為他實際接觸過雲貴和東北的少數民族,覺得朝中文官高彈闊論的那些和少數民族處理關係的方法都太想當然。
最讓他感到痛心的就是楊應龍之亂。
在李化龍來說,這場戰如果處理的好,原本根本不需要打的。
彆看李化龍滅了楊家,但那是為國儘忠不得已而為之,其實他和楊應龍私交不錯,兩人還曾經在四川、朝鮮共同抗敵。
楊氏土司從唐朝開始就蟠踞在播州一帶,從來是誰當上了中央王朝楊家就服從誰,唐代時楊家就幫助唐軍征服播州,南宋年間也是七次出兵抗元,到明代楊家是播州最早歸順的土司。
直到萬曆年間楊應龍對朝廷的態度也挺老實,萬曆十四年楊應龍應朝廷要求率兵征鬆潘,次年征蜀夷,萬曆十八年又征疊茂,戰功赫赫,而且對萬曆皇帝也十分奉承,多次進貢金絲楠木、戰馬等物。
楊應龍之亂的最初根源隻是楊應龍後宅不和,他聽信寵妾讒言,殺了妻子張氏和嶽母,他的妻叔因此向朝廷告發楊應龍謀反。
當時四川巡撫就是李化龍,李化龍知道楊家的情況,因為這點事情就去爭討楊家並不符合朝廷的利益,更何況當時鬆潘還在打仗,楊家還有幾萬兵在前線,楊家的實力太強,把對方逼反對朝廷來說得不償失,所以李化龍一力幫楊應龍說話,將此事壓下。
幾年之後疊茂的戰打完,楊應龍赴渝受審,答應向朝廷捐獻錢財和派兵換取自己無罪。楊應龍為此獻金贖罪,並為此帶兵去朝鮮打倭寇。這表現已經夠老實的了,可轉過年來繼任的四川巡撫突然又堅持嚴審,大兵扣關,再次逼迫楊應龍削去官職,將土司之位交給大兒子,並要求繳納大筆贖金,並在贖金交完之前將楊應龍的兒子楊可棟押在重慶作為人質。
楊應龍又答應了。
幾個月之後楊可棟卻莫名其妙死在重慶,楊應龍去討要兒子屍首,四川官員卻表示錢沒交完屍首就不能還。楊應龍大怒,乾脆起兵反明。
四川官員的這一通操作明擺著是要削楊應龍的權力,起初楊應龍也配合了,但四川官員的操作太過於粗糙,特彆是弄死楊可棟還扣著屍體不還的態度,讓楊應龍感覺自己如果不造反隻會一步一步被逼死。
或許逼反楊應龍也是某些四川官員的盤算,但他們萬萬想不到楊家土司兵的戰鬥力有多強,把楊應龍逼反之後雲貴川的官軍根本就不是對方的對手,還得李化龍從朝鮮帶著老卒回來救火。
李化龍之前就覺得朝廷對於這些土司的處置方式十分不精明,但又說不出原因,直到看了《農業、地理與鋼鐵》之中提出的“社會文化由社會生產方式決定”的描述,他突然明悟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