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會這樣?外國的品牌就是香的,自家的東西都是臭的?”
“華國傳承下來的古老文化,精致的工藝,華貴的絲織錦緞哪一樣不香?哪一樣不美?我們的孩子一邊吃著爹媽給的飯菜在嫌臭,一邊捧著外國的臭腳誇香!這樣的孩子,我們能看到華國的未來嗎?”
“挺不直腰板的孩子,不認同自己國家文化的孩子,你能讓他如何去熱愛自己的國家嗎?你能讓他以國為榮努力去建設自己的國家嗎?”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他應該是向陽而生,有著淩雲壯誌去為建設祖國開疆拓土,絕非這樣對摒棄自家的寶物去追捧他人,去長他人的誌氣,而滅自己的威風!”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這些年來,我們都在說要因材施教,可我們因什麼材,施什麼教?”
“我們在不斷地內卷,城市與城市之間內卷,學校與學校內卷,我們爭名次,拚第一,我們不斷地重複著知識,不斷地往孩子們的腦子裡塞,塞我們覺得重要的難點考點。”
“可我們的孩子呢?他們被迫接受著這些知識的灌輸,不管他們是否能理解,是否能消化,機械地記憶著,複刻著,他們沒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更不要說想要什麼創新與創造,甚至可以說他們連自我思想的塑造都無法做到!”
說到這裡,黎靜禾有些激動,“這些孩子們他們在學校飽受知識的折磨,回到家裡,可以休閒娛樂的是什麼?”
“遊戲,短視頻,動漫,綜藝節目,或是電視劇……”
“而他們塑造自我思維的過程恰是這些休閒娛樂的東西,遊戲刺激著他們大腦失去判斷力,無差彆短視頻讓他們跟風,r國的動漫讓他們血腥暴力,綜藝節目選秀讓他們追逐台麵上的藝人……”
“這些都是華國經濟推展後殘留下來的亂象,大人們都想有錢了可以吃飽飯,可物質滿足了,精神需求難道就不需要嗎?”
“作為一名走在一線的教師,我深刻地意識到,教育好一個孩子,我們不能僅單方麵地讓孩子去汲取知識,更應該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當孩子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有了親疏遠近的區彆,才能給孩子們談理想,談愛國,談未來!”
“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們塑造思想?去挺直腰杆熱愛自己的國家?”
“這就需要我們了!”黎靜禾頓了頓,有點口乾,聲音嘶啞地繼續道,“現在的我們,承接著父母輩的責任,我們也曾滿腔熱血地想在自己的位置上拋灑熱血!”
“然而當青春的激情散去,留下的更多是無力感!我們都想為這個國家做些什麼,可現實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特立獨行的人是會被排斥的!我們為了求得合群,慢慢地也失去了自我,慢慢地也就遺忘了初入職場時的初心!”
說到這話,台下有幾位年邁的教育者眼淚盈眶,他們不是領導,隻是南省教育改革被特地請來一起研討的專家!
他們亦曾雄心壯誌,卻沒有行動的魄力,更不敢勇立於人前堅守自己的信念!
是他們太過想要安穩了,可國家要改變,需要的是義無反顧的開拓者,而不是貪圖安逸固步自封的守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