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點頭道:“說的好,現在不論是普通農民,或者小康之家,各種小商販,手藝人全都破產,無衣無食,水深火熱,就是由於貧富差距太大,而貧富差距太大的根源就是土地不均,俗話說‘有錢有勢、有土廝豪。”一個縣城有幾個鄉紳,各色小民必受他們盤剝欺壓,更何況還有官府的橫征暴斂,永不滿足。”
李岩點頭道:“所以咱們口號中,均田要排在第一位,均田的田地從哪裡來,首先打擊的是藩王,他們土地最多,其次是鄉宦,最後還有因為饑荒戰亂而產生的無主田地。”
李岩又道:“均田和均賦互為表裡,正因為田地不均,導致的賦稅不公。河南省近九成的土地掌握在一成人手中,而近九成人口的小民百姓卻隻有一成的土地。這掌握九成土地的人都是藩王官紳,藩王是免稅的,而官紳則可以利用各種手段來把稅強加在小民百姓頭上,例如投獻、詭記、飛灑等手段,大家都聽說過吧!”
範青和李自成一起點頭,這些手段在大明朝已經司空見慣,且成為了頑疾了!
“這些窮苦百姓擔負著沉重的賦稅,除了正稅、還有三餉,還有福王拖欠,還有縣裡的攤派,最可怕的是一旦村子裡有人家不堪重負逃亡,他家的稅就會由剩下的村民均攤。這就導致村民不堪重負,一旦再遇到天災兵禍,隻能整村的逃亡,賦稅的不公給百姓造成直接的痛苦,根源卻在土地的不均。”
“所以,我建議咱們在河南的口號從‘剿兵安民’,改成‘均田均賦’,甚至可以暫時免賦。咱們可以提出一些歌謠做宣傳,例如‘三年免征’‘闖王來了不納糧!’”
李自成聽了一笑,道:“這個口號好啊!”
範青微微一笑,恐怕李自成和李岩自己都不知道這個口號提出來會有多大威力。在古代的起義軍中,能有多大成就,目標有多高,看他們的口號就知道,比如水滸傳裡麵口號是“替天行道”,這裡麵就包含著,反貪官,不反皇帝的含義。而李岩現在提出的均田免賦則觸及到一個王朝的根本利益,能最大的爭取民心,實際上已經看出來改朝換代的氣象。
李自成笑道:“今日,聽李公子一言,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以後義軍如何發展,戰略方向,都明晰起來了。不過,眼下咱們已經有了十萬大軍,可以攻城拔寨了,下一步的目標,二位是怎樣想的?”
李岩問:“眾位將領的意見如何?”
李自成道:“眾位將領因為看到豫中饑荒嚴重,到處殘破不堪,所以想要向豫東進軍,那裡畢竟災情較輕,也更富裕一些。”
李岩看看範青,笑道:“範青弟弟的意見呢!”
範青笑道:“不如咱們各寫一個字,看看咱們的意見是否一致。”
於是讓人拿來紙筆,兩人各寫了一個字,然後一起拿起來,三人看後,一起笑了,原來二人都寫了一個“北”字。
李自成笑道:“你們兩個是不約而同,都想北進啊!”
李岩道:“是啊,我覺得全師沿伏牛山北進為上策。目前楊嗣昌追趕張獻忠入川,我估計,川中戰局斷無持久之理。還是楊嗣昌取勝的可能性大。如果楊嗣昌勝了,必將率領得勝之師出川,與江北、陝西之師會師中原,全力對我。豫東千裡平原,雖然適合騎兵作戰,但我軍係重振旗鼓,饑民都是徒步而來,騎兵不是很多,而且時日倉猝,未能充分訓練。而且豫東民心不服,義軍縱有十萬之眾,也不能穩操勝券。目前應該竭力避免大軍向東,以免威脅京師,過早引起朝廷注意,弊多於利。”
李自成連連點頭,“公子說的有道理。”
範青接著道:“哥哥說的很對,還有一點,沿著伏牛山往北,既可以不引起朝廷注意,又可以依托山勢,能戰能守,進出自如,此策較為穩妥。而且向北行軍,還有一個目的。”
範青和李岩對視,倆人一起笑了,同時脫口而出,“破洛陽,殺福王。”
這時,李自成也笑道:“我其實也有這樣的想法,隻是還沒決定,咱們這是不謀而合了!”
三人一起大笑,李岩道:“對,破洛陽,殺福王。大快天下人心。”
又道:“洛陽古稱天下之中,依山帶河,為九朝建都之地。攻破洛陽,先占地利,然後東出成皋,或南出汝州,爭奪中原攻守自如。況且福王還是神宗愛子,他母親鄭貴妃專寵後宮,幾乎奪嫡。在他之國的時候,據說萬曆皇帝把搜刮了幾十年的財富,一半運到洛陽,堪稱富可敵國。”
範青冷笑,萬曆是皇帝中有名的能搜刮百姓的財迷,而且是鐵公雞一毛不拔,當年遼東那麼危急,都彆想讓他從內帑中拿出一兩銀子,但對他最寵愛的這個兒子卻十分慷慨,可真是一個慈父啊!隻可惜他不顧百姓死活,留下千載罵名,最後這些送到洛陽的財富還要便宜義軍了。
當年福王到洛陽之國,萬曆贈送了驚人的四萬畝土地,其中河南有兩萬傾,河南哪有這麼多閒置土地,隻能從民間搶奪。當時,王府的官員和太監帶著校尉兵丁,扈養廝役,一萬多人,到處看田地,見到好田直接丈量,之後就成了王莊田產,不知多少百姓頃刻間破產,稍敢抗拒,就以違抗聖旨的罪名,抓捕入獄,弄得全省騷然,人心惶恐,怨聲載道。
李岩道:“倘若我軍能攻破洛陽,單隻福王的財產就可供養咱們十萬大軍一年所需。何況還有王府中的太監管事,還有許多鄉宦豪紳,都肥的流油,如果全部抄家,數目必定十分驚人。據說福王府中糧食堆積如山,腐爛倉中,但洛陽周圍滿是饑民,餓殍遍野,他卻不肯用一粒糧食賑濟,真是和他父親神宗一樣摳門,鐵公雞一毛不拔。洛陽周圍的百姓都恨透了他,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破洛陽,殺福王可謂吊民伐罪,使中州百姓,尤其是河洛百姓拍手稱快,更加相信闖王義軍乃是湯武之師。義旗所指,必將望風影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