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福王的惡行(1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5783 字 11個月前

於是,範青又趕到紅娘子的營帳,隻見帳外站著一百多衣衫襤褸的百姓,黑壓壓一大片。範青問這些人的來曆,他們大多數都是洛陽附近的村民,因為洛陽附近都是福王和城中大鄉紳的莊田,所以他們控訴的都是這些給福王、鄉紳做走狗的莊頭,他們如何橫征暴斂,不顧災荒,還逼迫他們交納糧食,不交的就吊起來拷打,或關到牢房中去。逼得他們賣兒賣女,最後把家裡最後一點口糧都交上去,也不夠。有的家人餓死,有的家人上吊自殺……這樣的情形範青在河南已經見過太多,這些人都是福王的佃農,就算家裡有田地的普通小農也被收稅官和差役逼迫,差不多的境遇,總之,河南百姓是民不聊生,要不然也不能出現這麼大規模的流民。

範青派出幾名會寫字的士兵,讓他們聽這些人的控訴,記在紙上。這時候,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說話舉止比這些普通村民有條理,他給範青和紅娘子跪下磕頭,說他是從洛陽城中出來的百姓。他雙手舉著幾張用白綿紙寫的單子,雙手呈給範青看。範青隻見第一張單子上,密密麻麻的寫的全是福王在洛陽的財產,有他開的各種王店,王府的管事和太監在城中的住宅和店鋪,還開列著各處王莊的大概土地數目。剩下的幾張單子,則寫著以南京兵部尚書呂維祺為首的大鄉宦家產數目,以及他們的重大惡行。

這其中好多,範青通過派入洛陽城中的密探已經探聽到了,但不如這張紙上記載的清楚,顯然這人對福王等人的財產調查很久了。

紅娘子拿著紙單翻來覆去的看,最後問範青,“福王的土地真的有這麼多嗎?大部分都在河南省,而湖廣居然也有四千四百傾?”

範青點頭,道:“據說萬曆皇帝當時給這個心愛的兒子分封了驚人的四萬傾土地,但天下沒這麼多無主的土地,隻好慢慢搜刮,不足四萬的,先靠地租抵償。這些年陸陸續續的搜刮大概有了兩萬兩千傾地,分散在河南、山東、湖廣三省,其中河南最多,但湖廣也不少,四千四百傾差不多吧!”

紅娘子吸口氣,驚歎道:“兩萬多傾地啊!恐怕一眼望不到邊了!一頃合計十五畝,記得我小時候,祖田是二十畝地,那時候就靠這點地養活全家,感覺二十畝地已經很多了,算起來才一頃地多一點。兩萬多傾,娘啊!這得多大一片啊!”

範青笑道:“最妙的是,這些地還不用給國家交稅,國家反而還要給他們祿米,這一裡一外,可把這群藩王給養肥了,就像一群大肥豬。”

紅娘子笑道:“宰了福王這頭肥豬,讓咱們過個好年。”

眾將一起笑了。

範青打量這人,隻見他二十多歲的年紀,看樣子不像讀書人,但也不像農民,舉止動作有禮貌,說話思維也很有條理,便問他叫什麼名字?為什麼對福王的家產調查的這麼清楚?

這青年回答,他名字叫做邵時信,祖居洛陽,他家原本是商人家庭,在洛陽屬於比較殷實的中產家庭,他從小上過私塾,雖然沒考秀才,但寫字算賬是很會的。但卻因為祖宅挨著福王的庭院,而遭受了災難。

“總有一天,我要報我家的三代血仇!”邵時信恨恨說道。

原來他家祖宅有六七間房子,還有臨街的一套商鋪,但是挨著福王的花園。十幾年前,福王擴建花園,要建一個養鹿的園子。就把他家給圈到了園子之中,隻給他家一點銀子,就把他們全家趕走了,房屋都被推到了,讓他們全家十多口人無家可歸。當時遭受這個災難的一共有一百多戶百姓,三四百人無家可歸,這些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連訴冤的地方都沒有,地方官員根本不敢管王府的事情。

“鹿吃人啊!”範青微微歎息,這事情是真的,曆史書籍上都有記載,鹿苑建成之後,還有人偷偷潛入,在假山上題詩,寫著“宮殿新修役萬民,

福王未至中州貧。

弦歌高處悲聲壯,

山水玲瓏看屬人。”

明朝最大的毒瘤就是藩王,不知被他們害死、欺負死多少無辜的百姓,是明朝滅亡的第一原因。

邵時信的祖父受到這次打擊,不久就去世了,這是他家的第一代血仇。第二代血仇是他父親,他父親是個商人,在洛陽開了一家雜貨鋪,勉強能夠維持家裡的溫飽。

可福王府的采辦特彆貪橫,他們給王府采購東西,看中了就拿走,然後給極低的價錢,也不管商家是不是虧本。一次一個太監采辦到俺家鋪子拿東西,他特彆貪婪,拿的太多,我爹舍不得,與他理論,反被他給打了一頓,被打折了腿。幸好許多鄰居過來跪地求情,才留下俺爹的性命。

俺爹氣不過,去州府喊冤告狀,告王府惡奴,欺壓百姓。官府不敢管王府的人也就罷了,哪想到他還回護王府惡奴,說俺爹是無賴刁民,又打了一頓板子,俺爹抬回家就沒氣了。這是俺家第二代血仇。

邵時信說著不停抹著眼淚,後來俺家徹底破產了,也開不起店鋪了,我隻好做了一個肩挑小販,每日挑這扁擔走街串巷,賣炊餅,乾起來武大郎的活計。有一日十分倒黴,路過副王府的側門,從側門中竄出來一條惡犬直向我撲來,一口咬掉俺腿上一塊肉,我揮起扁擔正中狗頭,又連著三扁擔把這惡狗給打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