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過獵,知道豹子跟狼一樣,都是銅頭鐵尾麻稈腰,見到這些大的野獸,千萬不要慌,一旦被它嚇住,就隻有被咬死的份了!”說著瞟了一樣那名男兵,把這名男兵瞧得慚愧的低下頭去了。
“我看準它躍過來的姿勢,用拳頭狠狠的在它腰上打了一拳。這豹子吃痛,落到地上,衝我齜牙咧嘴,低吼不停。我拔出寶劍,並不上前攻擊。這豹子不耐煩,又一次撲上來,我依然是看好它的姿勢,一矮身子躲開,長劍在它最薄弱的肚皮上劃過,瞬間就給它開膛破肚啦!”慧劍說道。
高夫人讚道:“黑妞不錯,這殺野獸也如作戰一般,不要慌,抓住敵人弱點,給他致命一擊,就成了!”
慧梅把慧劍緊緊摟住,笑道:“黑妞妹妹,你可真是一員……虎將,憑著三尺寶劍,給咱們這些女流之輩爭一口氣。”
慧劍又害羞了,低下頭道:“若是慧梅姐姐或紅帥,能比我做的更好。”
經過一個小插曲之後,營地戒備的更嚴密了,吃完飯之後,眾人休息,輪班起來警戒,到了四更天,天色蒙蒙亮,眾人就起來,飽餐一頓,又出發了。
辰光中,眾人已經走到豫中和豫東的交界處,此地在密縣附近,災荒依然嚴重,路過的村子十室九空,幾乎看不到人影。平原上灰蒙蒙的,旱情已經緩解,卻不見有人耕種冬小麥,這就是範青常說的**。
路邊除了衣衫襤褸的饑民,就是累累白骨,一陣風刮過,空中漂浮著一些黑色遊絲狀的東西,一名女兵隨手一抓,嚇倒驚叫一聲,趕快扔掉了,原來都是死人的頭發。在人馬經過的地方,一群群麵黃肌瘦,衣衫破爛的饑民,畏懼而又期待的看著他們馬車上的糧食。其中還有母親抱著嬰兒,那孩子像一隻瘦弱的小貓,四肢軟綿綿的,看起來十分可憐。
高夫人和眾女子都十分可憐這些災民,看著他們的慘狀,眼圈不由得紅了。但眾人為了趕路,攜帶的糧食有限,而且急著追上闖王的隊伍,不能耽擱時間給這些饑民放賑,所以隻能狠下心來,快馬弛過,不看這些饑民可憐巴巴的眼神。
到了距離密縣隻有二三裡遠的地方,高夫人讓眾人繞路,不從密縣城下經過。此時,密縣還在官軍手中,附近的幾個寨子,鄉勇也不少,高夫人為了節省時間不想惹麻煩。
剛走上小路不遠,就路過一個隻有二三戶人家的小村莊,房屋基本都被燒毀了,隻剩下兩間破爛草房,不像有人住的樣子,而卻有微弱的哭聲,從裡麵傳來。高夫人駐馬細聽,看到村口的石碑上貼著縣官催征欠賦的告示,石碑旁邊的荒草中還有無人掩埋的白色屍骨。紅娘子見高夫人動了惻隱之心,便支派紅霞道:“你去看看誰在哭,如果實在可憐,就給她一點糧食。”
紅霞答應了,騎著馬走進村子,在一口周圍生者荒草的水井旁下馬,將戰馬拴在一棵小樹上,拔劍走進屋子,那哭聲就停止了。一陣寂靜之後,隨即傳來紅霞驚駭的聲音,“你吃的是什麼?是什麼?”隨後傳來鍋蓋落地的聲音,紅霞的驚呼,“我的天呐!”
紅娘子一驚,立刻縱馬趕過去,同時拔出寶劍,她的親衛和幾名男兵緊緊跟著她,到了茅屋前,隻見紅霞已經出來,手裡還提著一個蓬頭垢麵的女人。
隻見這女人三十上下的年紀,麵孔青黃浮腫,眼珠暗紅,頭發蓬亂,衣服破爛的僅僅能遮住羞恥的部位。紅霞將她扔在地上,這女子便癡癡呆呆的跪在地上,不說話,也不哭。
紅娘子問紅霞什麼事情,紅霞指著這女人顫聲道:“她……吃小孩!”
那女子做夢一般喃喃道:“他是我從路邊撿來的,已經死了,死啦,不知道誰家逃荒在路上扔下的,他死了之後,我才……”
紅娘子仍然有些不明白,下馬進入茅屋一看,隻見地下有小孩骨頭,鍋中還有小孩的一條腿,那腿瘦的可憐,像一根細小的蘆柴棒。紅娘子從茅屋出來,看著這可憐女子,眼圈又紅了。
這時,一直跟著前軍走的範青見她們不動了,也過來問情況,見狀微微歎息,這人吃人的慘劇在饑荒嚴重的豫中,可不少見。
隻聽這女人跪在地上魔症了一般的念叨著:“這孩子知道他要死了,害怕我吃他,臨死前還在害怕的說‘彆吃我,彆吃我!’可是我餓呀,我等這孩子一斷氣,還是把他給煮著吃了!”
聽到這話,眾人心中難過,高夫人吩咐給這女子一小袋小米,這女人跪在地上不停磕頭,千恩萬謝。
再向前走了沒多遠,忽然遠處隱隱傳來喊殺聲音,高夫人立刻命令隊伍止步。然後帶著範青和紅娘子縱馬馳到一座山丘上眺望,隻見密縣附近的一座荒原上,一百多官軍騎兵正在追逐荒原上的饑民。
遠遠的隻聽一名軍官大聲呼喝:“每人三個首級,好回去交差。”
隨後這些官軍大聲呼喊者,一麵追逐饑民,一麵拔出刀劍砍殺,這些饑民哭爹喊娘,四麵奔逃,但他們本來就餓的虛弱,如何能跑得過馬匹。很快就被官兵追上,獰笑著將手中刀子劈落,饑民們則發出淒厲的慘叫聲,對一些婦女和孩童也一樣不放過。整個過程就好像在圍獵,追殺獵物一般。
官軍在離眾人遠去,但眾人閉上眼睛也能想象出來施暴者的嘴臉,他們獰笑著,追逐著那些枯瘦饑餓,衣衫襤褸的饑民,在他們身後高高舉起雪亮的刀子,劈落,滿地滾動的人頭都是他們腰包裡的銀錢,明末官軍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禽獸不如。
明末官軍紀律的敗壞,達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史籍中說,“今官兵所至,動以打糧為名,劫商賈,搜居積,強暴婦女,焚廬室。小民畏兵,甚於畏賊。”連總督洪承疇自己都承認,官兵更甚於賊寇,他在信中寫“……賊來兵去,兵去賊來。賊掠於前,兵掠於後。賊掠如梳,兵掠如剃……”
而且殺良冒功的現象十分普遍,有詩雲,“各攜利刃爭相逐,函首忙報將與督。轟然攘臂受賜金,屠儘一家與九屬。”
在明末的社會輿論和奏章中,“賊梳兵篦”的說法屢見不鮮,李自成後來就針對這些官軍的暴行,提出了一個剿兵安民的口號,用流寇來剿官軍,安撫百姓,十分譏諷,曆史所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