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羅汝才的憂慮(1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6135 字 11個月前

範青讓人接待這些礦工,到營地中好生安置。自己則帶著金生、丁國寶、金萬才三人走入營帳,四人坐下聽丁國寶講述此行的經曆。原來,他們三人開始進入礦區,發動礦工起義並不順利,這些礦工在大山中居住,與世隔絕,被鄉紳們欺騙,對起義軍有偏見,總認為他們是無惡不作的流寇,所以都躲著他們,對他們敬而遠之。

丁國寶想起範青說過“攻心為上”的話,也不強迫這些礦工相信自己的話,而是深入到山中各個村落當中,宣講義軍宗旨,同時救濟山中的貧苦百姓,很快收攏民心,越來越多的礦工相信他的話。這時,見勢不妙的礦頭去寶豐縣告密。寶豐縣就派來一千多人的鄉勇隊伍,氣勢洶洶的要剿滅丁國寶等人。結果隻一個照麵,就被丁國寶的騎兵打的潰不成軍,四散奔逃。這些鄉紳一計不成,又生出一個毒計,把好多村民家屬抓到寨子裡關押起來,威脅這些礦工。丁國寶和金生率領數百礦工,深夜鑿開寨牆,然後攻破寨子,把被關押的礦工家屬都給救了出來。

這兩件事,讓礦工們看清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於是紛紛報名參軍,尤其是一些想乾一番事業的青年人踴躍投軍。結果,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招募了兩千多礦兵。

範青很高興,誇讚了丁國寶、金生幾句。丁國寶笑得合不攏嘴巴,金生倒是很謙遜的拱手道:“多虧了軍師的錦囊妙計和銀兩,否則哪有如此順利。”

範青有向金萬才問起開鑿花崗岩的法子,金萬才站起來拱手道:“這法子雖難,但在礦區熟練掌握這技巧的礦工很多,我現在就能向將軍演示。”

範青大喜,立刻讓金萬才演示給他看。於是,金萬才很快找了十幾名礦工。範青讓人把一塊用花崗岩鑿成的石碾子固定住,讓礦工們鑿開這個石碾子。

花崗岩材質的石碾子特彆堅固,普通鐵釺隻砸兩下就彎了,大鐵錘砸在上麵火星濺射,卻隻留下一個白印,且看這些礦工有什麼法子。

隻見,兩名名礦工拿出鐵釺,確切的說是扛著鐵鍁過來,這是特意打造的鋼釺,有手

臂粗細,兩米多長,需要兩名礦工才能扛動。他們扛著鋼釺,單膝跪在石碾子前,用肩膀架住鋼釺,用手扶穩。

而擊打鋼釺的居然不是用錘子,而是一塊重達數百斤的鐵錠。這鐵錠一尺見方,上麵鑲嵌著四個環,栓著四條粗繩,分彆由四名礦工扯住繩子,將鐵錠拉起來,這鐵錠足有四五百斤重。

四名礦工搖晃粗繩,慢慢把鐵錠搖蕩起來,範青微微吃驚,原來他們用這鐵錠當錘子用。這數百斤的鐵塊甩起來,一個控製不好,很容易把扶鐵釺的礦工砸死。

卻見四名甩鐵錠的礦工蕩起鐵錠之後,很有默契的嘿了一聲,鐵錠夾著風聲,呼的一下,撞向鐵鍁。這一下十分精準,隻聽當的一聲大響,鐵釺被撞的火星四濺,尖端深深的刺入石碾子中,嘩啦一聲,石碾子破碎了好大一塊,出現了一個半尺方圓的深坑。

“好!”範青大聲叫好,他曾親自鑿過花崗岩,知道這岩石的硬度,數名工匠拿著普通鐵釺,鑿上兩個時辰也未必能鑿開這麼大一塊。

隻見四名礦工甩著繩子,一下接著一下的讓鐵錠撞擊鐵釺,十分精準,這是長年累月練習的結果。隻見石碾子上碎石崩飛,很快就出現了一個豁口。又鑿了幾下,嘩啦一聲,石碾子被鑿穿了,裂成兩半。

看到這鑿牆的法子如此厲害,範青大喜,這回再鑿開封城牆把握可就大了,如果再加上重炮,範青有八成把握可以攻下開封城了。

範青當場就提拔金萬才為校尉,讓他和金生一起管理新招募的礦兵,還許諾,如果二次開封之戰他們叔侄倆人能立功,一定封賞他們二人。

把這些礦工安排完畢,有親兵過來報告,說羅汝才派人送信,已經同意和闖營合營,大軍已經由湖廣進入河南了。範青微微點頭,臉上露出一絲冷笑,魚兒已經上鉤了!

此時,羅汝才的大軍已經離開了湖廣,從汝寧府進入了河南。官道上,他的隊伍很長,旌旗招展,前後不見頭尾。十幾萬人馬規模龐大,剛剛路過信陽州的時候,州城大門緊閉,城上的守軍很多,顯然對這麼龐大的隊伍很緊張。

羅汝才聽了屬下的報告卻隻是微微一笑,他根本沒有攻打州縣的

想法。他知道他的人馬雖多,但並不擅長攻堅戰,彆說州縣,就是稍稍堅固的寨子也很難攻下來,這一點比起闖營和西營可就差多了。

想起西營,難免又想到張獻忠,羅汝才臉上露出一絲不快的表情,他這一年多一直在和張獻忠合營,應該說,取得不錯的戰果,有一些值得紀念的地方,但更多事情讓他很不愉快。

張獻忠是很霸道的人,在作戰方略上說一不二,一旦令下,不論自己的人,還是羅汝才的人都必須按令行動,如果違反軍令,不論對誰都要立刻翻臉破口大罵,輕則打幾十軍棍,重則砍頭示眾,對羅汝才的將領也一點不客氣。而羅汝才的屬下將領散漫慣了,對張獻忠的做法,多有微辭。尤其是二人合營之後,所有的戰利品都得送交到張獻忠營中,然後再由他統一分配。這樣的做法是讓羅汝才最不能接受的,他總覺得自己出力很大,但卻拿不到相應的戰利品。

前年五月,張獻忠在穀城起義豎大旗的時候,羅汝才為了配合他,也在房縣起義,當時在房縣、均州一帶有七八營的義軍也一起起義,但他們都知道張獻忠的脾氣不好,不願意與他合營,寧可到大彆山中去過苦日子,也不願與張獻忠合營。羅汝才現在有點讚同他們的做法了,張獻忠這人不好相處。自己為了朋友義氣,鼎力支持他,卻沒有換來期望中的待遇。

如果沒有他的十幾萬人馬,這一年多,西營能在楊嗣昌的圍追堵截中順利突圍麼?能先後擊敗左良玉和羅岱麼?能偷襲襄陽得手,治楊嗣昌於死地麼?自己功勞如此之大,換來的卻是張獻忠盛氣淩人的對待,這讓羅汝才十分後悔,決心與張獻忠分手。

羅汝才在明末起義軍中能排名第三,也算是一個草莽英雄,但他的性格不像李自成和張獻忠那般強硬,比較圓滑,也很世故。他懷著一肚子牢騷不滿和怨氣與張獻忠散夥,但卻決不鬨翻臉,也不出一句惡言。他的一貫宗旨是“朋友好聚好散,留下見麵之情。”他同張獻忠好言商量,賠了不少笑臉,在竹山境內分開。張獻忠向北走,轉入川陝。他則向南走,在遠安一帶的香油坪打了一個勝仗。

但隨後被左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