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分兵掠地之計(1 / 2)

大順第一謀士 寶城 6253 字 11個月前

範青小睡一會兒,傍晚時分,親兵進來喚醒他,說李岩已經從周王宮中挑選了禮物回來。範青用涼水抹了一把臉,梳洗一番,沒穿鎧甲,而是換了一身綢緞衣衫,走出大帳和李岩,連同幾十個親兵騎著馬向繁塔寺方向馳去。

範青帶領眾人穿過一座座兵營,到了通往繁塔寺的官道上,此時夕陽西下,餘暉灑落在道路兩旁的田野上,麥子已經抽穗,麥芒在夕陽中,星星點點的閃光。

範青忽然籲了一聲,勒住戰馬,現在八月份,正是麥苗抽穗,包穀成長的季節,可道路兩旁,所過之處,所有秋禾都稀稀拉拉,半死不活,好多穀苗都被牲口啃過,摧殘的不成樣子。有的地方麥苗都死了,隻剩下光禿禿的,露著多沙的土地。

範青眉頭皺了起來,臉色也變得難看了,對李岩道:“我不是傳令過,不許騾馬吃百姓的莊稼麼?”

李岩拱手道:“這命令確實已經傳達下去了,闖營每名士兵都知道。但咱們幾十萬大軍駐紮在城外,騾馬超過十萬。草料根本不足,戰士們也不能眼看著戰馬餓死,便讓戰馬吃了一些莊稼。低級軍官都知道這件事,但為了作戰,也隻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範青想起攻打開封時,戰士們慘烈的樣子,臉色稍稍緩和,微微歎息道:“咱們城外的兵馬太多了,即便現在攻克了開封,糧草依然是不足的。”

李岩點頭道:“是啊!開封是百萬人口的大城,糧食依靠從各地輸入。咱們攻克開封後,抄沒了大量的金銀財寶,但金子不能當飯吃,想要換成糧食,必須從南方購買,而現在是汛期,南方的糧食運不過來,所以糧食是個大問題。”

範青微微點頭,道:“這幾天,打糧隊的成果怎樣?”

李岩道:“開封周邊的糧食都搜羅儘了,許多大戶人家不願意賣糧,咱們為了不耽誤攻打開封,便強迫他們賣糧,雖然給了銀子,也屬於強買強賣,為此不少富戶不堪重負,都被逼的逃走了,不能逃的也沒有存糧,自顧不暇。打糧隊每天的馬車絡繹不絕的往來,打下的糧食卻越來越少。這次從開封城繳獲了不少糧食,可以稍稍緩解,但這些糧食還要放賑救濟百姓,再供養五十萬大軍和開封百萬民眾,坐吃山空,也堅持不了幾個月。”

範青點了點頭,道:“軍師,可想出什麼主意?”

李岩道:“我有一個主意,簡單說就四個字‘分兵略地’。”

範青微微點頭,道:“願聽其詳。”

李岩道:“大將軍以後要經營開封,以開封為中心,建立根據地,這樣的策略,我完全了解,也十分讚同。可大將軍也用不著把所有兵馬都駐紮在開封附近,開封隻要留五萬精兵就足夠了!”

範青微微點頭,陳永福用兩萬兵馬和自己激戰了一個半月,這還是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可見五萬精兵加上堅固的城牆完全可以守住開封了。

李岩接著道:“其餘兵馬分給幾名將軍,每人兩三萬人,到豫東、豫中、豫南去開拓地盤,占領州縣。一則可以分兵就食,二則也是為了在中州地麵紮下根基,使今後永立不敗之地,這與保衛開封,可以相輔相成,互相照應,走好這步棋,以後還可以采取更大的掠地之計。”

範青問:“何謂更大掠地之計?”

李岩道:“從前楚漢相爭,以鴻溝為界,雙方都難馬上取勝。漢高祖命韓信分兵遠出,越井徑,奪取邯鄲,並了趙國土地,然後繼續東征,到了如今的山東地帶。這樣,整個項羽的疆土,就被漢兵迂回包圍了一半。用此大膽的出兵方略,決定了楚漢勝負。如今我們先占領豫東、豫中、豫南,走這一步棋之後,再派遣數萬人馬,到處取糧於敵,趁間蹈隙,號召饑民,東出淮水,截斷運河,從克州北上,占據山東各地,倘能如此,明朝就失去了左臂,漕運斷絕,處於坐困之勢。而我們用漕運之糧,補充大軍給養,整個局麵也就打開了!”

範青微微點頭,“這主意不錯,分兵駐守,經營河南是咱們最初的計劃。但進軍山東卻要稍緩。攻下開封之後,僅僅是豫東、豫中就夠咱們經營一年半載了,而且朝廷不會坐視咱們壯大的,左良玉實力保存完整,朝廷也會再派兵進攻。開封就這點不好,四戰之地,不易防守。所以我們要加緊時間經營河南,下次大戰的時候獲得全勝,然後再擴大地盤。”範青對以後穩固河南後,進軍的方向與李岩的意見不同,他更想向陝西、湖廣發展,如果進攻山東,截斷漕運,就等於徹底要了崇禎的命,爭奪天下的決戰就要提前爆發,這與他的穩固地盤,逐步蠶食天下的計劃不符。

範青又道:“具體的如何分兵,你可有計劃?”

李岩拱手道:“如今杞縣、太康、雎州、商丘一帶,我們在來開封的路上都攻破了,如今那裡沒有官兵,有的縣裡還沒來得及設置官吏。我們不妨派兵過去,重新占領,像陳州、西華、扶溝、一直到汝寧、潢川,可以逐步派兵攻打,這些州縣沒有那麼堅固,失去開封做依托,應該能攻打下來的。每攻略一地,設官守土,安撫百姓。這樣,我們這五十萬大軍的糧草就可以解決了。這些地方的土地、人民也歸大將軍所有了!”

範青微微點頭,“這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咱們最初要經營河南,就是這個意思。傅宗龍在白土崗附近經營了一小塊地盤,十幾個縣城,培養了許多文吏,這回可能派上用場了,把他們調過來,看看傅宗龍調教的效果怎樣!”

李岩笑道:“傅大學士調教官吏是沒問題的,隻是這點文吏不夠用啊!我想應該在開封和攻略的縣城多多招納投降的明朝官吏,隻要沒有作惡劣跡,不是民憤極大的,可以接受投降,酌情使用。”

範青點點頭,表示同意。

李岩又道:“不但對攻下城池的官員優待,對當地的大戶豪紳也要有優待政策,不要所有鄉紳都抄家,隻挑幾個民憤極大的處理就行,其餘的儘量籠絡,以拉攏人心。”

範青微微點頭,這與他最初在洛陽不想殺呂維祺的觀點一樣,在古代中國,鄉紳地主這一階層實際上是社會結構中的中堅力量,想要徹底征服一個地區,不依靠他們是不行的,他們實際上代表了民心。史書上所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個民心並不是指窮苦百姓的心,而是鄉紳階層的心。那麼真正的窮苦百姓是什麼呢?史書中常用的兩個字“牧民”,意思已經很清楚的表達了。

李岩又問:“那麼開封的官吏呢!攻下周王府之後,開封官吏被一起擒住了,從巡撫高名衡向下,有幾十個呢!怎麼處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