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李三娘子(2 / 2)

懷玉武士恪 木子藍色 2240 字 9個月前

“永康縣公胞兄的嫡孫女,聽說因年幼喪母,便自小是由永康公夫人張氏撫養長大,平時大多是住在長安平康坊的永康公府裡,偶爾會來三原李家莊,這火急火了的奔馳回來,估計是出什麼事了吧。”懷義對隔壁李家也算有點了解。

懷玉望著李家莊若有所思,對剛才那個縱馬疾馳而過的李三娘,留下很深印象,隻覺得她策馬奔馳的樣子真的非常英武颯爽。

回到龍橋堡時,已近黃昏。

當武士恪見到懷玉兄弟從馬上取下幾大袋銅錢,後麵還跟著一群衣衫襤褸的人,還以為他們剛去做了票無本生意回來。

“咋咧?”

當那一串串精美的開元通寶擺在麵前,老武也不由的眼睛放光,雖說也是致仕軍官還是個小地主,但武士恪平時也沒見過這麼多現錢。

“阿耶,這是五十貫公廨本錢,我現在是咱三原縣的捉錢令史,這本錢每月得向縣裡納四千利息。”

他把此次去白鹿原收地,以及回來拜見張縣令,及接了這捉錢色役的事交待。

懷義也取出重新登記好的戶口牒簿,“二郎的戶口也上了,我們的那三百畝地也都登記上了,就是咱家的戶等也升了,現在是中上戶了,這戶錢要漲了。”小說

老武接過戶口簿牒仔細瞧過,尤其是確認那三百畝地都登記在上後,笑著收起,“中上就中上吧,咱添了三百畝地換個中上戶,也值當。”

大唐開國之初,戶分三等,後來又改為九等,上戶四等,中戶三等,下戶兩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四等為上戶,按百姓丁中人口,錢財多少、宅地奴婢數量等劃分等級,這個戶等是征發賦役的根據。

戶等高交的戶錢多,同時承擔的雜瑤、色役也是派發不同的,諸如州縣裡的雜任雜職,或是裡正村正渠頭這些,一般也都隻征發上戶。

還有一點,根據戶等不同,交糧的時候,根據不同戶等要把糧交到不同地方,下二等戶隻需把租交到縣裡,而次三等戶要把租調繳到州裡,上四等戶卻要把糧運到京城,如果不親自送,要加征車腳料錢。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