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那小子也不再胡說了。
蘇烈看見武懷玉似乎對這小子也挺讚賞的,於是招手叫他上前,“你很想點選城傍?”
“想。”
“為何?”
“入了城傍,就能分草場,還能在官府這買弓刀鎧甲,我已經長大了,想成為我們部落的戰士,就需要一套好的武器裝備。
還有,我當了城傍,以後那些山胡就不敢欺負我們。”
理由很樸實無華。
這小子雖然個頭不高,但眼神裡有股子堅毅。
“使君,這小子人不錯,隻是年齡、身高都不符合我們鹽州城傍,不如使君收下這小子做個隨從,雖是小雜胡,但挺機靈的,身邊有個貲虜小雜胡,也方便了解他們。”
雖然蘇烈挺想收他,但這小子確實太小太矮,其實他也想收做自己的隨從,但有好東西,肯定要先想著上官。
懷玉笑著問他,“小子,你可願意做本刺史的隨從?一月給你兩石粟糧,還給你配戰馬弓刀。”
悉利聽的懂漢話,也會突厥語,但是漢話說的不太好,他也知曉麵前這人是州刺史。
“真的嗎?”
“那我做你隨從,能給我分草場嗎?”
“可以。”
“那行,我願意。”
這小子倒是痛快人,於是乎武懷玉當場就招了他做自己的隨從,相當於是雇傭,工資就是一月兩石粟。
破野頭屬於貲虜裡的鮮卑人,北魏時,一部份破野頭改姓宇文,比如說隋朝時有名的宇文述宇文化及爺倆,包括如今太上皇李淵的宇文昭儀,武德宰相宇文士及,他們都是一家子,就是出身這破野頭氏。
這小子仍姓破野頭,也說明他們當年是沒隨主流的,被遺忘在邊野的邊緣小部落。
懷玉叫來他一番詢問,悉利家這個破野頭部落,總共才四十幾人,小的可憐,這小子祖父死於突厥人之手,父親死在黨項羌之手,阿兄死於步落稽之手,都是因為爭奪草場死的。
所以他雖小小年紀,也是早早練就一番好身手,惡劣的生存環境下逼迫的,要麼早熟,要麼早死。
這個小部落夾縫生存,苦苦掙紮,人口越來越少。
這次點選蕃兵,他們部落才九個成丁,卻都跑來應選,連悉利等好幾個才十三四五歲的少年,也想要點選。
“給你預支三個月的六石粟,你交給你族人帶回去給你家人吧,一會再去領馬領弓刀,你領了裝備後,先跟著蘇司馬新招的這些城傍一起訓練一個月。”
這小子雖然讓武懷玉挺喜歡,但也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跟在身邊,說放蘇烈火那訓練一個月,其實也是個觀察期,要仔細考察他的出身來路等。
悉利很高興,他的族人們也為他高興,有個子弟直接就成了刺史大人的隨從,那他們破野頭部,雖然才四十來人,以後就沒人敢輕易的欺負他們了。
這個破野頭部落很小,但武懷玉倒挺喜歡這種小的部落,特意吩咐就安置在白城附近鹽灘,劃給他們一塊草場給他們放牧。
正因他們人口少,實力弱,他們才越發需要倚靠朝廷,更聽話。
“凡點選進土團雄邊子弟,或是城傍子弟的,都要集訓一個月,要讓他們熟悉軍規,知曉旗鼓號令,集訓期供給身糧醬菜鹽,另外再給六鬥粟。
再給筆安家費用,土團漢兵,每人給六鬥粟、二鬥鹽,城傍蕃兵每人給三鬥粟、一鬥鹽。
凡土團、城傍,優先授分田地、草場。”
做為土團跟府兵不同,他們隻是民兵,也不需要自備武裝,不用番上,隻是每年農閒的時候集結訓練段時間而已,就算有戰事征召,那也不出州境。裝備衣糧這些全由州衙負責,訓練完裝備入庫人回家。
“破野頭悉利,我給你改個漢名,就叫宇文成都吧。”
“宇文成都,這名字好聽。”悉利哥表示很滿意,十分感激武懷玉的賜名。
懷玉又賞賜了他一把橫刀,然後讓他去蘇烈的城傍蕃兵營報到,跟著為期一月訓練。
“一月後,我讓人來接你,好好訓練。”
或許是因為悉利哥的原因,最後破野頭部九個來點選的壯丁,蘇烈特三丁選一,點選了三個二十來歲的,這些家夥個個滿身傷疤,但騎射都挺了得,都是在部落衝突裡活下來的幸存者。
他們有個習俗,親人或戰友同伴戰死被殺,會在左臉上割一道傷口,以示銘記必將報仇血恨。
而當他們報仇後,會在右臉再劃一道傷口。
所以好多破野頭戰士滿臉疤,右臉疤多的,那都是精英戰士。
“你們部落以後就在白城北邊劃地放牧,”
一群破野頭疤臉戰士們,高興的歡呼感謝,引的其它步落稽、黨項羌、突厥等胡部一臉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