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人獨立,
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
兩重心字羅衣。
琵琶弦上說相思。
當時明月在,
曾照彩雲歸。”
一詞誦罷,上萬人的場麵鴉雀無聲。
所有的學子、所有的姑娘們,乃至於台上的所有教習,包括文翁書院的院正常老夫子,都驚呆了!
這之前,梅放夕並沒有將這首詞展示給任何人,除了夏花那天恰好看見。
但就算是夏花,她在此刻聽了梅放夕這番誦讀之後,對這首詞似乎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
她的眼裡真的有光。
那光,就如天山上的夜空中的星辰那般皎潔明亮。
“諸位,請允許老夫對攝政王的這首詞做一些淺薄的解析。”
梅放夕將這張紙小心翼翼的收好揣入了懷中,又道:
“此詞中的小蘋,估計會是你們的疑惑。”
“其實無須疑惑。”
“小蘋指代的是一個人!”
學子們恍然大悟,攝政王不太好將鐘離三小姐寫入這首詞中,故而用了一個不存在的小蘋來借指三小姐……這便是有痕卻無跡之巧妙手法。
當然,也可借指攝政王喜歡的那些女人們。
“在老夫看來,此詞可分析為四層。”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此為第一層。”
“開篇這兩句便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可若是再去思量,便可品出另一番味道來!”
“這是兩個不同的場景,詞人卻偏偏將之巧妙的融合在了起來,用一種曲折含蓄的手法來表達了他思念小蘋的濃厚情義!”
“詞人未寫出夢境,卻留白於人,讓讀者去展開聯想,於是,詞句的內涵和感染力頓時表現了出來。”
“至於夢和樓之間的聯係,便落在了接下來的每一句!”
“……”
梅放夕洋洋灑灑的說著,下麵的所有人都在極為仔細的聽著。
越聽便越覺得攝政王此詞之妙簡直是妙不可言!
“這第四層,便是這首詞的最後一句。”
“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一切見諸於行的描述皆是多餘,夢後酒醒,明月依然,彩雲安在?”
“在空寂之中依舊是那苦苦的思念,便是詞人對情執著到了‘癡’的境界!”
“夢後、酒醒、人獨立、燕雙飛……句句景中有情,字字情中有景,便是這殘春時節,那令人惆悵的情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