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窯對火候十分講究,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火燒的太旺,燒出來的磚瓦會有瘤疤。
火頭大小合適了,燒出來的磚瓦體形周正、顏色一致,不然燒出來的磚瓦不勻稱不說顏色也深淺不一,火候就需要劉窯匠父子來控製。
土窯裡的磚瓦燒到一定程度後,將窯內填滿柴禾,用磚將窯門封閉,然後用事先準備好的黏土把窯門糊得嚴絲合縫,以防止漏火、漏氣。
還要用泥巴將土將窯的頂部封住,用黏土壘一個圓形的小池子,再用黏土將窯頂糊上封閉,以防跑煙、漏水。
最後還要不停往池子裡注水,得經過五六天才停止注水,等窯膛裡的火慢慢冷卻後,就可以出窯了。
十來個人忙到天黑,才把土窯裝滿,並把窯火點燃。
周懷榮和周懷軍換老爺子和周父回家歇息,兄弟倆換著和劉窯匠父子守在土窯前,日夜不停的往窯膛裡添柴。
翌日一早,周懷安和周懷山一起出了門,兄弟倆一人去寧安送菜和草藥,一人去鎮上榨油坊榨油。
趙慧芳從灶房出來,“春燕,我們今天去哪找草藥?”
張秀香:“屋後的山頭都被人找遍了,要找隻有進山找。”
楊春燕想到楊小雪喊了幾次了,“我們去我堂姐那,喊上她一起去她家後山。”
“要的!”
妯娌幾個收拾了,帶上乾糧家夥什一起朝方田大隊走。
趙慧芳指著田裡那些被扶起的稻杆,“全都是那天的大風吹倒的。分田的時候都嫌山腳不好,我們家山腳那幾塊的穀子都沒被吹倒。”
李秋月歎氣,“原本以為今年大豐收了,哪曉得會在灌漿的時候來一場大雨、大風。”
楊春燕:“靠天吃飯就是這樣子,老天給臉就有收成,老天不給臉,倒貼勞力不說,還要餓肚子。”
三人連連點頭,“就是,你看看,方田大隊的稻田才遭得慘!”
楊春燕想起昨天去寧安時看到的,皺眉道:“小雪他們家不曉得咋樣了?”
妯娌四人說著閒話,很快就到了楊小雪家,剛好遇到推著自行車出來的方誌強:“方姐夫,我姐在麼?”
“在在!她也準備上山!”方誌強說著衝院子裡喊了一聲,又道,“你們進去坐,我進城去了。”
楊春燕點頭,“慢點!”
楊小雪急穿著筒靴急匆匆的跑出來,見四人都背著背篼,“這就走啊?先進來坐會兒唄!”
楊春燕笑道:“不了,趕緊走,等會兒太陽出來了,林子裡悶熱的很!”
“好嘞!我回去拿點剛掰的嫩苞穀,我們帶上山烤著吃。”
楊小雪說罷跑回去,撿了十幾個苞穀,背著背篼出來,五人一起從她家屋旁的小路上了山。
路旁的荒地都種滿了苞穀,豆子還有小菜,往上走有一片灌木林,再往上是一片毛竹林。
楊小雪說道:“燕兒,這是我家的竹林,回去的時候帶點竹筍回去吃。”
“我們家也有,前段時間給招待所送了一些,家裡還曬了些乾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