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哲的公開道歉並沒有得到同/學/們的原諒,相反,他們更加憤怒了。
在媒體的鏡頭前,有/學/生站出來發表慷慨激昂的言論。
“彆以為幾句虛偽的道歉就能洗清你的罪行!你是怎麼想的,居然玩弄這麼陰險的手段欺騙我們!”
“白明哲,你以為你的一場道歉就能掩蓋你造假的事實嗎?我們不會原諒你的!”
“彆說什麼願意承擔責任,你早就不配做我們的同/學/了!”
白明哲站在鏡頭前,麵對滿臉憤怒的同/學/們,顯得有些局促。他感受到眾人的口水仿佛是烈火一般,燒灼著他的身心。
媒體紛紛報道同/學/們的憤怒情緒,輿論進一步助長了白明哲的困境。他感到自己仿佛被眾人拋棄,無法挽回。
然而,白明哲並沒有停下他應對的步伐。
在/學/校的調查進行的同時,他開始主動協助/學/校梳理證據,提供了一係列的文件和記錄,以證明他對/學/術造假的錯誤負有責任。
他在鏡頭前再次露麵,堅定地表示:
“我不會逃避責任,我會全力配合/學/校的調查,將所有事實都擺在陽光下。
無論結局如何,我都會接受公正的裁決。”
這一番言辭讓一些觀眾對白明哲的態度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人開始思考,或許他真的在為自己的錯誤負責,儘力挽回一些尊嚴。
然而,這並沒有改變同/學/們的態度。他們認為這隻是白明哲在做表麵文章,試圖改變輿論對他的看法。
在社交媒體上,同/學/們紛紛發起了關於白明哲的譴責活動,呼籲/學/校嚴肅處理此事,維護/學/校的聲譽。
白明哲的名字在網絡上淪為一個負麵的標簽,成為大家討論的焦點。
唐亦君和白駒陽也在背後繼續策劃,利用媒體繼續挖掘白明哲的醜聞,讓他更加陷入泥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