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落。
一個身著紅色官袍的中年男子出列。
禦史中丞塗節走到朱元璋跟前,跪地磕頭。
朱元璋目光凜冽看著塗節,麵色不善問道:
“塗節,你有何事要奏?”
塗節抬頭仰望朱元璋,慷慨陳詞:
“臣塗節,身為禦史,有諫言之責。”
“陛下,太子剛才宣讀之詔書,實在有違國體,請陛下收回此詔。”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精神一振。
終於有人站出來說話了。
朱元璋臉色陰沉,冷冷道:
“塗節,朕的詔書怎麼就有違國體?你給朕說清楚。”
“不要以為你身為諫官,朕就不敢殺你,你要是不給朕講清楚,朕讓你嘗嘗廷杖的滋味。”
朱元璋氣急,卻也隻能說些狠話。
不殺諫官,自唐以來,成為曆朝曆代一項不成文規定。
這項規定還得從唐朝貞觀年間的魏征說起。
曆史上最出名的諫官,當屬唐朝魏征。
他提出‘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主張‘薄賦斂’‘輕租稅’‘寬仁治天下’等對唐太宗施政產生積極影響。
並輔佐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
貞觀年間,魏征擔任諫議大夫。
魏征敢於直諫,即使在太宗生氣,沒有人敢忤逆的時候,魏征也敢於當麵爭辯,太宗做的不對的地方。
從不會因為外界因素而退讓。
有時在朝堂上據理力爭,讓太宗下不了台。
即使這樣,唐太宗也沒有殺了魏征。
唐代這對君明臣直,就此成為後世的典範。
至此之後,不殺諫官的傳統,一直保留了下來。
這也是塗節在老朱極度氣憤時,依然敢於提出廢除詔書的底氣。
隻是朱元璋何許人也?
一代梟雄,千古一帝!
縱觀中國曆史出身最低微的皇帝,從乞丐做起,硬生生的打走了縱橫天下的蒙古鐵騎,開創了近三百年的大明風華。
沒有超強謀略和手段,如何能夠做到。
塗節這樣的小把戲,豈能動搖他的決心。
朱元璋目光如刀,渾身帶著一股肅殺之氣。
奉天殿頓時一陣冷意侵襲。
塗節也被朱元璋的氣勢嚇到了。
身子伏在地上,不敢抬頭。
“臣以為‘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不合祖製。”
“自漢唐以來,官紳不當差,不納糧,其製已傳承千年。”
“官紳立於朝堂為天子服務,豈能與賤民一起納糧,服徭役?”
“想我朝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尊儒重孝,人政和睦。”
“臣擔心,一旦破壞了祖製,實行新政,必遭百官反對,恐天下亂矣。”
朝堂一片寂靜。
百官的目光都看著朱元璋。
朱元璋臉色鐵青,虎目死死盯著塗節。
“塗節,這就是你的諫言?”
“你讓朕收回詔書,理由就是朕的政策有違祖製?”
說到這,朱元璋目光收回,看向滿朝文武。
“塗節說朕的政策有違祖製,祖製是什麼?難道就像你們這樣拿著朝廷俸祿,享受著朝廷賜予的良田。”
“卻不用納糧,不用服徭役?”
“朕說你們就是一群寄生在百姓身上的蛆。”
“咱農民出身,現在咱奪了天下,就得為天下百姓做主。”
朱元璋目光掃了眼,淮西那些勳貴們。
“這裡不少是和我一起,從淮西打出來的老夥計。”
“你們不要忘了,你們曾經也是農民!”
“不要以為坐了江山,你們從此就脫離了土地,不是農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