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劉家現在無人從政,但劉家在國內的名氣並非因此降低。相反這幾年,劉興業的門生故吏,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跟進步。
單單山神集團在國內的投資,就讓很多與劉家交好的人因此受益。其中最典型的,無疑就是跟牧山河最早結識的何義誠。而他早年,也是劉興業的機要秘書。
即便現如今,一直待在劉興業身邊的何成邦,如果他願意外放任職,起步也不會比彆人低。若是牧山河願意照撫一下,他的仕途之路會走的更順。
隨著農場種植的農作物,全部完成了收割,這也意識著冬季即將來臨。換做往年,小鎮百姓開始忙著為貓冬做準備。可眼下,越是這個時候越顯忙碌。
以往露出骨架的棚梁,如今也被重新蓋上薄膜。跟農場合作的農戶,也主動來農場這邊谘詢,看看農場有什麼新的種植項目跟秧苗。
而農場這邊,按照市場需求,開始給合作的農戶分配相應的種植任務。不少村莊,一個冬季下來隻種植一個單品。這種種植模式,也會方便後續的采摘收購。
提前培育的秧苗,在天氣開始轉涼後,也被運送到小鎮各村的農戶手中。跟其它地方的種植戶相比,仙橋鎮的種植戶,更願意購買農場培育的秧苗。
準備啟程離開的蘇義凱跟洪正東,也借著難得機會,跟著牧山河參觀一些村莊的蔬菜大棚。看到移栽的那些秧苗,長勢都相當不錯,他們也明白農場威望為何如此之高。
尤其做為農場主的牧山河,走到鎮裡每個村屯,都會受到村乾部跟村民熱烈歡迎。很多原本清貧的農戶,因為跟著農場合作,最終走上脫貧致富之路。
相比往年,很多外出務工的年青人,直到春節前夕才會踏上返家之旅。如今這些青年,都會選擇進城打短工,等到入冬前便返回村子。
因為他們都清楚,隻要冬季大棚管理好,收入比他們在外麵打工都要高。最關鍵的是,一家人都能待在一起。省去請人的成本,一家人不是能賺更多嗎?
以至回程路上,蘇義凱頗為感慨的道:“山河,你這種行為,真稱的上造福一方啊!”
“這也是我應該做的!不管怎麼說,我在這裡出生,還在這裡長大,將來肯定也會在這裡老去。做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造福一方不也是理所應當的嗎?”
看似很樸實的話語,卻鮮少有人能做到。儘管蘇義凱跟洪正東,都是樂善好施之人。可真要讓他們跟牧山河這樣,願意紮根鄉村帶領鄉民致富,他們還真做不到。
換做其它跟牧山河一樣的年青富豪,恐怕也很難安心待在落後的老家發展。對大多數年青人而言,他們更向往繁華的都市跟遠方,而非生養他們的家鄉。
可越是如此,越顯得牧山河不忘初心。或許正因如此,小鎮百姓才會如此敬仰於他。那怕當地政府跟領導們,都會給予更多的照顧。
因為如今的農場,已然成為帶動一方致富的發動機。如果農場不在,要想保持目前的發展勢頭,恐怕也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啊!
(本章完),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