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零章 饑餓營銷的威力(1 / 2)

對如今生活在仙橋鎮的百姓而言,貓冬似乎已經成為曆史。隨著溫室大棚在鎮裡大麵積推廣開來,隨便一個村屯都能看到,大量到了冬季便蒙上的溫室大棚。

有了這些溫室大棚,各村屯的百姓到了深秋便開始忙碌起來。以往隻能靠地裡刨食的他們,如今憑借種植反季節蔬菜,一個冬天下來收入大增。

為了儘可能在冬季結束前,多種植一些蔬菜出售,這些種植戶自然都會用心管理。被農場挑選出來的最早一批種植戶,如今也積累了大量的種植經驗。

可即便如此,每年他們都會花時間,去農場那邊進行學習。除了學習大棚種植跟管理的技術,他們還是學習種植一些新的菜蔬或果蔬,希望多增加收入。

跟縣裡或者市裡其它的種植戶,大多都種一些普通且常見的反季節蔬菜不同,如今的小鎮種植戶們,種植的反季節蔬菜品種,自然要顯得更豐富許多。

憑借這些稀有,但對種植要求很高的菜蔬,他們一個大棚的收入,肯定比普通的大棚更高。而這樣的優勢或者說扶持,也是緣於他們距離農場最近。

換做其它地方的人,想參與農場舉辦的技術培訓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關鍵的是,他們種植過程中,如果碰到什麼無法解決的,也是立刻申請農場的技術幫扶。

若是其它地方的人,又怎麼可能跟他們這樣,一個電話就能請來農場的技術員進棚指導呢?也正因如此,農場的技術員跟職工,在小鎮都非常受百姓們重視。

甚至很多種植戶家裡的孩子,都想著將來他們長大,考取大學之後,或許也可以去學習農業種植技術。那樣的話,回老家當個技術員,想來也很吃香且受人尊敬啊!

彆的且不說,單單如今鎮裡的就讀率跟升學率,就要比其它地方還高。而農場的子弟學校,也從當初僅有小學,短短幾年便擴張到擁有初中跟高中。

更令牧山河哭笑不得的,還是有不少家長,為了能夠讓孩子就近入學,甚至願意花高價在鎮裡買商品房。他也沒想到,一所子弟學校的建立,竟然搞出了學區房。

“明白!”

好在聽完趙誌誠的講述,牧山河最終想了想道:“這件事,你跟學校交待好,隻要按規矩申請,那我們也不過多乾涉。但牽涉到送錢或其它問題,一律嚴懲!”

雖然是子弟學校,但全縣師生都清楚,想進這所學校教書,必須要有真材實料才行。除此之外,想進這所學校讀書,同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怕非農場子弟就讀,需要交納比較高的入讀費用。可縣裡乃至市裡,都有一些家長特意花高價,就想把孩子送來子弟學校讀書,其中包括在鎮裡置辦房產的家長。

子弟學校之所以這般受重視,更多也是緣於招聘的老師都很優秀。除此之外,學校的校園環境跟就讀氛圍,也比縣裡的高中都要更專業化。

彆的不說,單單這兩年子弟學校的高考升學率,連縣裡跟市裡的領導都側目。甚至在很多大學都尚且沒有微機房的情況下,子弟學校卻已經有了電腦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