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顯然,這一次的會麵中,卡梅倫並沒有說服巴倫。
反而是……
在他坐在回程的車中的時候,耳邊似乎依然在回響著巴倫當時說的話:
“首相先生,不用我提醒,恐怕你應該也明白這一次為了對付我,那些人動用了哪些手段,不隻是CIA參與其中,還包括FBI和SEC,嗯,我可以告訴你,這其中也有摩薩德的參與。如果說連我都能夠被這樣對待的話,那麼其他的英倫公司又有什麼安全可言,這種規則外的手段,已經超出了競爭的界限。”
“最後我希望你明白,我們需要的是英倫的首相,首先維護英倫的利益,而不是美利堅的代言人,所以說這一次我希望你,還有英倫政府站在我這一邊,想想如果我被打倒,英倫的經濟會如何?”
巴倫的話並不是危言聳聽,在原時空,沒有他的存在,英倫的大企業幾乎都已經被美利堅資本所滲透,想到英倫的品牌,你能夠想到什麼?《泰晤士報》?那屬於新聞集團;勞斯萊斯和賓利?那屬於德國公司;羅斯羅伊斯發動機?那裡麵也有美利堅資本;彙豐?渣打?巴克萊?這些都有美資深度參與……
可以說僅僅巴倫自己,就已經阻擋了不知道多少外資對於英倫的滲透……
因此就像是他對卡梅倫說的,即便是為了維護英倫的利益,也必須站在他這一邊,否則的話,英倫是沒有未來的。
事實上,英倫對於歐洲越重要,那麼對於美利堅也越重要;當英倫放棄歐洲,一心追隨美利堅的時候,事實上它對美利堅的價值已經大打折扣。
這就是所謂的“舔到最後,一無所有……”
……
在同卡梅倫進行過這一次的會麵之後,巴倫就乘車前往白金漢宮,覲見女王。
事實上,這一次覲見女王,巴倫更多的還是感謝她在自己“消失”的這段時間裡,對自己的關心,並沒有準備從她那裡得到什麼實質性的支持。
不得不承認的是,在現在這個時代,作為英倫這個君主立憲製國家的虛王,恐怕沒有誰比女王陛下做得更好的了。
要知道,在英女王之前,英倫是經過了議會同國王之間長期的博弈,才最終確立了君主立憲的——保留英王,但管理國家的權力歸於議會。
也就是說,英王作為英倫的“吉祥物”,而議會則擁有管理國家的權力。
但這就是必然的嗎?並不是所有人都是支持英王的存在的,英倫議會中的“共和派”一直都是存在的,也從來沒有缺少過廢除王室的聲音。
之所以現在看起來英倫的王室似乎很“穩固”,更多的是因為,現在坐在那個位置上的是女王而已。
可以說英女王的一生,一直在做的,就是維持王室存在的必要性,為此她可以說一直在儘力的解決王室的各種“麻煩”。
在女王之前,傳媒還並沒有達到這種全球各地都能夠“直播”的程度,當時的王室,隻是會出現在BBC的廣播中,出現在報紙上,最多,就是出現在宮殿的陽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