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吳賊還沒冒頭,廣東佬就開始搞事了?(1 / 2)

大清話事人 憂鬱笑笑生 13114 字 5個月前

淮安城。

巡撫福長安召見了淮西新軍的漏網之魚——廬州人劉黃通。

“拜見撫台。”

“起來吧,上茶。你們新軍打的很頑強,雖敗猶榮。”

“謝撫台誇讚。當兵吃糧,這是本分。”

劉黃通胳膊還吊著繃帶,泅渡時被槍子打的,最終追隨他逃到淮安府的僅有300餘人。

……

福長安雖經大敗,

卻很快調整了心態,在幕僚的攛掇之下,

先將戰敗的一半責任推到了海蘭察身上,再把剩下的一半推到了吳賊銃炮過於犀利。

“戰之敗,非將之過,乃器不如人也。”

結局如他所料——戴罪立功。

京城那幫混球才不會來接手這爛攤子呢。

就算乾隆想罷黜流放自己,那幫人的長輩也會搶著為自己說好話。

貴胄圈公認:

硬骨頭,留給富察家的人啃。

……

福長安定定心神,盯著劉黃通的眼睛,

冷不丁的問道:

“可本官聽說,淮西新軍有不少人沒死,投了吳賊被編入了吳賊的第2軍團。可有此事?”

劉黃通放下茶盞,臉色平靜:

“回撫台,這是謠言。”

“嗯?”

“我是親曆者,5萬皖北兄弟硬抗吳軍,隻有戰死的,沒有投降的。”

福長安眼神犀利:

“你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

“標下對天發誓,絕無謊言!”

……

福長安瞬間釋然,笑道:

“好,好。本官提拔你為廬州副將,從二品。”

戈什哈立馬端來一托盤,上麵放著嶄新的官袍,官印,頂戴。

劉黃通撲通跪地叩首,手臂因激動微微顫抖。

“末將謝撫台抬舉,謝朝廷厚恩。”

福長安端坐在上,

滿意的點點頭:

“我大清最重軍功,你去了廬州好好乾,爭取在戰場殺出個名堂。日後憑軍功晉升,總兵、提督也不在話下。”

“嗻。”

“非常時期,可行非常手段。廬州綠營鬆弛,不堪大用,你去了重新募兵,本官找兵部替你要了3000兵額,2000杆火繩槍,刀矛藤牌1000套。”

劉黃通從欣喜中恢複,問道:

“那末將從揚州帶回來的那些弟兄們?”

“廬州營各級官佐你可自行安排。事後報上名單即可,本官無一不準。”

……

次日清晨,

劉黃通帶著麾下300多人到巡撫衙門門口,集體跪拜後離開了淮安。

隨行的還有一隊八旗兵以及10萬兩白銀。

募兵,是需要銀子的。

這10萬兩就是廬州新軍的啟動資金。

福長安以親戚通敵的罪名,連坐拘押了淮安城21家士紳,僅留8家噤若寒蟬。

清廷,尤擅抄家。

從老奴起家開始就時常用這招解決問題。

乾隆更是個中好手。

福長安自然也學了個幾成功力。

21家士紳的家產,緩解了淮安城防的燃眉之急。

在乾隆的《平賊4法》抵達之前,福長安就開始修煉烏龜功了,棱堡、壕溝錯落分布。

廷寄一到,

他拍著腦袋大呼,怎麼忘了金川那一招?

戰碉啊~

小小金川靠著這玩意,把大清惡心了幾十年。

如今,

風雲變幻,完全可以以此敵之術還彼敵之身嘛。

修,狠狠的修。

征發徭役,1萬不夠就招5萬。

咱大清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

……

清軍瘋狂修工事,巧了,揚州城的吳軍也一樣。

建築署的官員勘查地形後很快拿出了圖紙、方案!

沿大運河修炮台,在揚州城周邊修小型棱堡。

第4軍團進駐揚州,

士兵住的是原綠營軍營,稍加修繕。

軍官們則是住進了空置的宅子,原主人或被處決,或因為不願剪辮主動離開了。

站在開元寺塔上俯瞰,全揚州找不出一根辮子!

總指揮黃肆不由得感慨:

陛下深謀遠慮,眼光超前。

以“剪辮”鑒彆人心,手段狠辣卻不傷天和。

不殺人,隻誅心。

剪辮後,百姓就沒法首鼠兩端,必須擁護吳國。

一旦清軍卷土重來,包圍揚州,第4軍團可以安心守城,而不必擔心城內有後患。

若是不剪辮子,

保不齊就會有人裡應外合,或者悄悄給清軍提供情報。

一道“自願剪辮令”就精準剔除了所有的敵對分子,以及搖擺分子。

……

如今城中居民22萬人,還是太多。

黃肆決定繼續疏散一半,減輕糧食壓力。

凡自願被疏散的人都可以去崇明定居。

官府承諾保留他們的祖屋,並且為他們在崇明提供每人不少於3畝地。條件是人在地在,人遷地無。

出於戰爭的未知恐懼,許多人搬了。

18世紀,

崇明島的環境比揚州差了不是一星半點,主要是台風、海潮倒灌以及內澇。

撂荒地多,鹽堿地更多。

對策是修築海堤,開挖疏浚可快速排水的“井字”河道網。

李鬱令人給這10萬百姓提供金屬工具、耕作農具、種子、還有水泥,加上水利署的現場指導,想來崇明成為成熟農場隻是時間問題。

如此大費周折,是為了配合吳國的戰略——“先南後北”。

先打下長江以南,再北伐!

……

贛州府。

寒風凜冽,天色鉛灰。

江西雖是南方,可北邊有鄱陽湖平原這個大敞口,一點沒擋住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

城牆上,

倆名站崗士兵站在避風處望著城中斷壁殘垣,小聲議論著。

“也不知道棉大衣何時送達?”

“快了。我聽軍需官說,最晚10天肯定送到。”

“那還行。隻要不下雪,現在這身衣服還能撐。”

實際上,

從蘇鬆湖3府出發的船隊已經抵達了鄱陽湖,但是贛江長達4個月的斷航期給船隊造成了很大困擾。

一開始雇傭纖夫,

上溯幾十裡後,船主們果斷放棄了,改陸運。

上萬套棉質軍大衣和被子運輸量繁重,從南昌到贛州還需時間。

所謂,千算萬算,總有漏算。

大抵就是這樣的。

參謀本部內沒有江西人,故而對贛江的水文特點不甚了解。

……

而第5軍團總指揮苗有林壓根沒打算等這批冬季物資,他將一封密信交給傳令兵:

“務必親手送到南昌城輕騎兵軍團兀思買將軍手中。”

“遵命。”

傳令兵雙手接過,放入背負的防水竹筒內轉身離開。

這幾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