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公民的人數,因為製度的因素,先天性必然少於羅馬蠻子,隻有這樣,所謂的壓榨,才能夠製造出有效的利益,用來贍養和扶持羅馬公民。
將每一個地方的蠻子,都給與不同的稱呼,構建一個新的部落,然後羅馬帝國官方背書,徹底敲定這一個名字。
部落本身是否同意這個名字,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其他部落的人,帝國的羅馬公民,認可這一個名字,才是最重要的一點。
當所有人都認可這一件事情,並且認可自己的身份,又有幾個小型部落,能夠保持類似的意念不動搖。
沒有過多接觸過文明的各個地方蠻子,麵對羅馬好心的牽引以及降維打擊,根本沒有反抗的力量,直接臣服在這種力量命名體係之下。
而這種有效的統治體係,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分解掉了羅馬帝國境內各種蠻子的力量。
畢竟連名字都沒有辦法統一的各部落,又怎麼可能會走向聯合,推翻羅馬帝國的統治。
隻要羅馬帝國的力量,能夠對一部分部落,展現出碾壓的力量以及璀璨的文明,就能夠保證自己的長盛不衰。
而這一點對於羅馬帝國來說,難度確實不大。
講解羅馬帝國的過程當中,盧軍猛然間想起羅馬帝國死後,個個都是羅馬正統,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按照羅馬帝國的這種劃分,貌似所謂的羅馬正統,還真沒啥問題,隻不過想走向統一,難度確實有問題。
畢竟承認羅馬,自然也會承認羅馬的劃分,而羅馬的這種劃分,並不適合於中央集權大一統,反而有一種分封製的味道,而且這種分封,還是來自於文化層麵的分封,很容易造成意識形態的對立,以及難以融合的意識形態。
在這種意識形態之下,想要再建一個具有統一意識的中央集權大帝國,那難度直接被刷到了另外一個高度。
所謂的羅馬正統,也隻有羅馬正統,借用羅馬名聲的時候,就已經掉進坑裡麵去了。
可如果不進入羅馬的名聲和遺留的力量,一統的難度又太高了。
“典型的意識形態坑,稍微了解一下就好了,以後彆把這種事情,作用到自己麾下和土地當中,引以為戒就可以了,畢竟,你們存在的時候,或許能夠壓製住這樣的問題,但不能夠保證每一任統治者,都能夠壓製住這種問題,千萬~千萬不要去相信後人的智慧!!”盧軍看著一臉認真學習的徐庶和司馬懿,認真謹慎的叮囑道。
家國一體的這種意識形態,對於國家的看重,才更像是一個國家的體現。
諸如有國才有家之類的思想觀念,才是不斷凝聚國家的前提。
自始皇一統而以來,所受到的思想觀,都是天下本為一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也就是說,這種凸顯於文化當中的東西,更是埋藏於血液當中,庇佑著文明的前進。
換而言之,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才是這個民族經久不衰的底蘊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