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對方討價還價到兩次,班基姆還不會有這樣的想法,但是對方都不帶還價,直接進行同意,這要是沒有算計,誰會信?
“放心,有些東西雖然我誇大了危害性,但不可否認,北方真的有異動,而且這個動作還不小,你有可能是真的有想法,你自己注意就行,你們提前有所準備的情況下,打贏是不太可能的,但是依靠防禦,想要徹底打輸,還是頗有難度的…”竺赫來本來想說南方的婆羅門絕對不會輸,但是聯想到最近的戰績,說話的時候聲音也小了一些。
明白這個語氣和語調的班基姆,自然也心知肚明。
戰爭輸的太多了,而且輸的太快了,以至於原本擁有不少信心的竺赫來,在這種情況下,心裡麵也沒太多的底。
想要平衡朝堂之上的各方勢力,並且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儘可能的強化屬於王室的勢力,所能夠做出的選擇,其實並不多。
想要變強,其實還是蠻難的,但是想要變弱,還是很簡單的,而且方法也是多種多樣。
當北方強的時候,直接施展計謀,削弱北方的實力,直到和南方差不多,當南方強的時候,就削弱南方的勢力,讓北方重新站起來。
可以說,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任何一方變得弱小了,竺赫來首先想到的方法,絕對不是讓弱者變強,而是讓強者變弱。
削弱了彆人等於變相的增強自己,而且削弱的手段,可比增強的手段來得更快,也更加的有效。
在本質以中央為主的前提下,結果自然不用多說,不管是北方也好,還是南方也罷,受到的削弱次數也不少。
當然二者相對比,削弱次數更多的是北方,削弱的次數要比南方多很多,以至於一向頭鐵,否則北方才是正統的北貴人員,都察覺到了這其中的不對勁,並開始加強了警惕,和暗中的謀畫布置。
可以說在這種大範圍下的政治掌握力度,以及對於各方勢力的平衡程度,韋蘇提婆一世但凡多活一些歲月,未必不能夠手到功成。
當王室的力量,具備碾壓南北方的時候,那麼此時的韋蘇提婆一世,就會如同遊牧民族一樣,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單於。
而這樣的身份和地位,以及相對應的權力,從來不會來自於彆人的恩賜和施舍,而是來源於手中的力量。
可以說沒有外敵影響的情況下,竺赫來製定的這一個戰略方針和平衡措施,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然而當出現外敵的時候,這種方針和戰略規劃,那就有非常大的問題了。
削弱北方也好,削弱南方也罷,都是削減國家的戰鬥力,在己方國家戰鬥力損失的時候,其他國家可不受影響,從而導致的戰鬥力差距,讓竺赫來都有些懷疑曾經的自己是不是做錯了。
不過竺赫來這樣的智者,終究是心性極為堅定的,更能夠了解很多事情的本質,也知道尋常戰爭情況下不可能出現如此大的傷亡比,更多的可能性,就是自己的政策影響問題。
福兮禍所倚,看似一切美好的未來都蘊含著代價。
就算是失敗的結果,在竺赫來看來,也不全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