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換個途徑,其樂融融(2 / 2)

不過就年齡而言,這家夥的年齡可比他小多了。

這種天賦和天資,以及在謀劃上麵的謹慎,確實是一個可怕的家夥,真要和這樣的人對上,他所引以為傲的優勢,會被直接碾碎吧。

而同樣從安息帝國回到叢林地區的司馬懿和徐庶,彼此之間的想法,那就完全不一致了。

因為都在安息帝國待過,也了解了安息帝國的軍隊製度,政治製度,還有各方勢力,甚至對於國家的人口軍隊規模戰爭潛力等等各方麵有了全方位的了解。

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和徐庶做出了不同的推論。

兩者的觀點,算是出現了較大的誤差。

對於徐庶來說,安息帝國終究不是自己的國家,自己的領土,甚至上麵所生存的百姓,都不能夠稱之為國家的子民。

能力有限的情況下,自然優先保證本國國民,而非普及眾生。

羅馬帝國的強大,光憑安息帝國自己的記載,就能夠窺探一二,在這種情況下,常規的軍事手段和軍事戰爭,在不變更軍製的情況下,徐庶完全看不到勝利的希望。

所謂的國家規則,都是建立在實力之上的東西,如果自身的實力不足以保護這個規則,那麼這個規則的建立和誕生,終究是空中樓閣,一碰就碎。

所以真要保護這個國家,這個不屬於漢帝國的帝國,就應該向著軍事方麵進行傾斜,變更製度的同時,完善對應的獎懲製度,從基層開始抓起,自下而上,重新完成體製的積累,然後通過這一方麵的積累,去獲得對抗羅馬帝國的本錢。

從這一方麵來說,軍功爵製度,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製度,同時套用漢帝國的一些模板,完成對於軍隊多樣化的變更,加強對內收縮,強化中央統治,尊王攘夷,以安天下!

而司馬懿對於這些,並沒有反對,但是卻沒有去選擇執行,反而繼續擁抱自己的經濟戰略規劃,加大經濟方麵的投入,或者說,更多的謀劃都在於經濟方麵的發展,彼此之間的經濟循環。

對於司馬懿來說,安息帝國又不是他的國家,乾嘛要做出這樣的建議?

難道安息帝國強大以後?能有多大的好處不成?

與其奢求安息帝國強大以後的回報,還不如從現在開始,就獲取實打實的利益。

而且這其中的難度,完全不一樣好吧。

軍事乃帝國立國之本,武力永遠是說話最有效的途徑。

相比於經濟這種的手段,武力軍事,更加的引人注目,也更加的明顯。

就算是這個時候的安息帝國,即使已經被羅馬帝國毆打了上百年,內部爭鬥混亂,看起來讓人有機可乘的樣子,司馬懿也不會去嘗試變更對方的軍事製度。

利益很小,風險極大,甚至很有可能引起忌憚,為什麼要做這種明顯劃不來的事情呢?

他又不是安息帝國當中,敢以死諫的忠臣,真要做到這種程度,完全就是腦子有問題好吧。

而溫和的經濟手段,帶來的利益是實打實的,漢帝國在這個過程當中掙了錢,安息帝國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回了血,羅馬帝國也買到了自己想要買的絲綢,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副其樂融融的樣子,難道不好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