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苗刀(2/2)(2 / 2)

安綱君,你可曾嘗試過鑄造長度超過五尺以上的太刀?”

“超過五尺以上?”安綱君頗感興趣地反問了一句。

當下這個時代的東流島,

長度超過‘一米五’的大太刀、野太刀還是非常稀少的。

安綱還未鍛造過這樣的刀劍。

“超過五尺的太刀,憑人力如何保持長久地揮舞?

如此太刀,還能運使得精妙嗎?”安綱思索了一下,覺得這樣的刀劍可以運用的場合不多,是種近乎於累贅的兵器。

“假若這把刀不是給人用的呢?”蘇午笑了笑。

鬼手自他衣衫下眼神而出,

十根漆黑的手指輕敲氈台。

看著蘇午的鬼手,安綱一陣心驚肉跳。

他了解蘇午乃是一名‘鬼武士’,但這還是他第一次見到蘇午的厲詭之形。

鬼手倏忽膨脹起來,變成一丈多長,手掌撐開,猶如磨盤——

蘇午向安綱說道:“我的這條手臂,應該可以將五尺以上的太刀,也運使得無比自如了吧?安綱君,這些殺生石,應該足夠我們鑄造出一把長約七尺的太刀吧?”

五尺都不是蘇午的目標。

他要鍛造一把七尺大太刀!

“足夠了。”安綱點頭答應,看著蘇午收縮至正常手臂大小的鬼手,眼睛裡滿是躍躍欲試的光芒。

之後,

蘇午找來一塊白布,在其上略微勾勒出了長約七尺的刀劍之形。

此刀刀身較直,弧度較少,刀柄極長,可容雙手持握尤有剩餘。

安綱接過白布,看著其上蘇午勾勒出的刀形,在內心揣摩了一遍該用何種方法鍛造此刀,隨後道:“這刀與太刀形製差彆已經較大了,

在東流島諸國之內,皆沒有關於此刀的範例。

我們若鑄造出這把刀,

就是此種刀形的第一人!

此種刀形,就叫大太刀嗎?”

安綱放下白布,看向蘇午。

蘇午搖頭否定。

說‘大太刀’隻是方便安綱理解而已。

他所勾畫出的刀劍,其實早有原型。

“這種刀形,就叫做苗刀吧!”蘇午一錘定音。

“苗刀?”安綱咂摸著這兩個字眼,“刀身修長確如禾苗,苗刀之名,名副其實!”

兩人商量過後,

安綱便將鐵氈上堆放的嬰石儘數投入熔煉爐中,以將之熔成‘鉧鐵’。

蘇午四處查看,確認此間不曾缺少任何鑄刀所需的工具。

此間連淬火的液體都準備好了,

——就是地上那大池子內散發著濃鬱腥氣的黑色液體。

此種液體,蘇午亦曾見識過。

‘百想之龍入墨秘儀’之中,有一小壺‘詭血’。

即與當下大池子內的黑色液體係出同源。

隻不過,入墨秘儀所用的‘詭血’更加菁純,像是從即將詭化的人身上取下來的——此種‘詭血’應該是井上俊雄、阿熊從玉色山礦脈山洞入口處,那些還未完全轉變成殺生石的‘人形石’身上收集得來。

被礦脈裡蟄伏的厲詭拖入泥土以後,

這些人便已氣絕身亡。

此後他們變作會動的石頭,被鑲嵌在礦脈上,看似還‘活著’,

其實已然將要與厲詭渾成一體。

快要變成厲詭的一部分,

還未徹底變成厲詭。

在他們演變為厲詭的過程裡,從它們身上取下的血,應該便是‘詭血’。

而它們最終未曾轉為此間蟄伏的厲詭的一部分,

實是因為,在轉化過程中的某個環節,可能被‘鑒真’斬斷了,造成了厲詭雖還有將人拖拽入泥土的能力,卻再無法將詭化的人變成自身的一部分,壯大自身。

這些死去的人,漸漸與山中鐵礦結合,

就形成了殺生石。

此是蘇午對玉色山殺生石礦脈形成原因的推測。

至於島內九大礦脈是不是同一原理,他未實體看過,並不清楚。

——不過,依據東流島九大礦脈每年產出的人石極其稀少這件事來看,那些礦脈內的厲詭,或許已經‘沉睡’,不再如玉色山礦脈中的厲詭這般,殺人規律仍在時不時複蘇,影響著周圍的生靈。

石室內,

兩人皆默不作聲,但又極有默契地互相配合著,

推進著鍛刀的每一個步驟。

素延之時,蘇午引導‘墨跡’的神韻勾連自身的意,彙集‘鬼神鍛’、‘心之鍛’兩大鍛法,鍛打出了刀胚的形狀。

安綱在旁做補充。

——此次如隻有蘇午一人,他雖然仍能鍛造出刀劍,但旁邊無人與自己相互討論、印證,則自身可能在中間出現許多不必要的差錯。

今安綱這位經驗豐富的大匠師在此,

許多錯誤便可以避免。

並且,安綱做事精細無比,對整個鍛刀流程的拿捏都甚為精到,在無形之中,亦為鍛造這把七尺苗刀縮短了大量的時間!

在精細化控製鍛刀流程這件事上,蘇午不如安綱多矣。

這亦是他帶著安綱前往礦脈的原因之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