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行舟接過那道書帖,頓覺書帖上的每一個墨字都力透紙背,如銀鉤鐵畫。在他注目向手中書帖之時,帖子上的每一個字便驟然化作無數交織的刀兵,令他在須臾之間,竟生出視線都被字跡切碎的淩厲感!
他神色訝然:“隻以筆跡,就能勾召天人神韻——
甚至於即便這筆跡之中無有天人神韻流轉,都亦是淩厲萬分,能動搖尋常人的心神!
這書帖是何人所作?”
“應是草聖張旭。”蘇午隨口回了季行舟一句,目光重又投向場中——不知是不是因為張旭書帖引來那一道雷光激發了其他人靈感的緣故,在張旭之後,又有人詠誦詩篇,與天交感,摹畫出了天人神韻!
那人看相貌仍是位青年人,此時放聲高歌道:“白日依山儘,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在那青年人的歌聲中,頓有白日乍生,黃河奔流,山嶽巍巍之相競相顯現!
曠達而雄渾的氣韻,充斥於這詩篇之內!
蘇午招手將這道神韻收攝而來,交給了季行舟。
而在這誦出‘登鸛雀樓’之詩的王之渙之後,又有二三人或是以畫作摹畫出了天人神韻,或是以詩歌接引來了天人神韻——自草聖張旭之後,摹畫出天人神韻的文士,一時又有井噴之相!
最終,在這剩餘的八九個文士當中,卻足足有五人各自摹畫出了一道天人神韻!
他們的畫卷篇章,皆被蘇午收攏過來,交給季行舟加以研究。
季行舟將那一道道篇章仔細映刻於心識之間,不致內中神韻流散,喪失威能,同時分心二用,一邊以一道心識留駐於這幻境之中,與蘇午交流,同時等候鑒真與吳道子那邊的結果,另一邊,自身則召集神工局諸科工匠、僧道,立刻行動起來,準備將摹畫而來的天人神韻,首先鑄煉成生人甲!
加上先前‘賀知章’的‘六和之章’,今次收攝來的‘入墨圖’,足足有十二幅!
十二幅圖分彆為‘六和之章’、‘劍帖’、‘山河章’、‘煙火章’、‘猛士擔山驅日圖’、‘抱嶽圖’、‘天女章’。
這些篇章,或以畫卷、書帖形式呈現,或以詩歌形式呈現。
但不論何種呈現方式,最終在季行舟的心識間,都返璞歸真,化作一個個凝練了天人神韻的蜿蜒痕跡。
此諸般痕跡,蘇午皆稱之為‘入墨圖’。
在這十二幅入墨圖中,‘六和之章’、‘劍帖’、‘猛士擔山驅日圖’,俱為可以禁錮鬼王層次厲詭的入墨圖。其餘俱是可以禁錮凶級厲詭的入墨圖。
‘六和之章’係十二圖中最強,將六和神韻聯合起來,可以與天詭相抗。
而‘劍帖’則最為神異,既可以之鑄煉生人甲,亦可以之來嘗試造就斬切厲詭之刀劍。
如今蘇午將諸地相神靈融入自身,地相密藏於他而言,也是可以隨手拈來之物,是以今下用以鍛造斬切厲詭之刀劍的礦石,縱然不如殺生石那般暗蘊種種機緣,但也相去不遠。
更何況今時神工局內,還有諸僧道、化龍弟子全力提煉礦石,形成種種特性非凡的‘合金’。所謂‘龍髓真金’即是化龍弟子合煉出來的一種迥異於普通金鐵的合金。
“十二幅入墨圖,隻能成就八宗荒級的生人甲,以及四宗凶級生人甲。此後再複刻此十二甲胄,煉造出來的複刻品,便不如原品多矣。”蘇午皺著眉頭,看向雲霧繚繞間的某處。
今下這處環境裡,隻剩下一個還未有抒發出靈感,寫就任何篇章的文士——吳道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