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曉剛的話誇張嗎?
還真不誇張。
看到這篇采訪報道的吳淵,對馮褲子這個見縫插針,乘機蹭熱度的行為頗為好笑。
經過《夜宴》的失敗後,馮曉剛確實是急需在大片領域證明自己,不然他內地商業片大導的名頭就保不住了。
《集結號》確實是馮曉剛和華誼今年重中之重的電影項目。
這部電影也不負眾望,成為了馮曉剛在21世紀頭十年最優秀的電影。
八千萬的成本,隻有100萬用到了片酬上。
雖然其中有主演大多數都是華誼自己的藝人,並且一個大牌都沒有的原因,但這也確實證明了,做電影真的不是隻有用大牌演員才能賣票房的。
就衝《集結號》的主演裡一個港台大牌演員都沒有這一點,吳淵就得為馮曉剛的大膽點個讚。
整個內娛,數的上數的大導演裡,如果吳淵不算的話,也就隻有馮曉剛敢這麼乾了。
特彆是,同期還有一部完全反著來的《投名狀》襯托。
彙集了李蓮傑、劉德樺、金成武等巨星,再加上場景搭建等大工程,製作費用高達3億人民幣的《投名狀》,上映已經快一周了。
這部電影號稱3億投資,但三位主演合起來就拿走了2億多,李蓮傑一個人就拿了一億,創下了華語演員片酬的最高紀錄。
所以,《投名狀》的拍攝成本和《集結號》其實差不了多少,都是不到一個億。
作為陳可新“北上”的第一部作品,從演員、劇情到場麵,《投名狀》幾乎具備了一部賣座的商業大片應該具備的所有元素,製作方對本片的前景也非常看好。
雖然,《投名狀》上映的首周末四天,就拿下了9800萬的票房,超過之前《滿城儘帶黃金甲》創下的最好成績9600萬首周票房,但這個成績依舊沒達到製片方的預期。
首周末不到一個億,這說明最終這部電影的內地票房最多也就2億左右了,離著成本的3億都還有一段距離,更彆提賺錢了。
陳可新再次用一部彙聚了三位港島巨星的電影,證明了國產華語大片,光是靠堆砌大牌巨星,是不可能賺到錢的。
無數一直在關注內地電影行業的圈內、圈外人們,都將目光聚集在了馬上就要接著《投名狀》上映的《集結號》上。
吳淵的《畫皮》雖然沒有港台巨星,可至少也有陳昆和周訊。
倆人一個是當時內地最紅的青年男演員,一個是三金影後,《集結號》的張涵宇和鄧朝可不能與之相提並論。
《集結號》沒有用任何一位港台大牌巨星,製作成本全花在了電影拍攝上,是國內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無巨星加盟的大片!
這部電影能不能成功,將會直接影響到接下來各大製片方的電影製作方式。
到底是將錢花在請巨星上,還是花在電影製作上,就看《集結號》能不能用票房證明自己了。
馮曉剛的一篇通稿一出,立馬轉移了大眾和媒體們的視線。
比起還有大半年才會正式開始的二吳相爭,目前正在上演的《投名狀》VS《集結號》才是真正就在眼前的大餐。
就連吳淵,也在拍攝之餘,抽空關心起了《集結號》的上映。
12月20號,《集結號》於全國大規模上映。
當天,吳淵也給劇組放了半天的假,在京城光影時代影城包了一個放映廳,請大家一起看了這部電影。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集結號》是一部中韓合作的電影。
不但這部電影的製片方有一家韓國公司,而且還請了很多韓方的工作人員。
像《集結號》的韓方執行製片人,就是曾經做過韓國電影《太極旗飄揚》監製的李治允。
電影的特效團隊、爆破團隊,也都是來自韓方。
《太極旗飄揚》是韓國史上最賣座的戰爭片,一共動員了1175萬觀影人次,賣了將近六千萬美元的票房。
正因為有這位《太極旗飄揚》監製的加盟,第一次拍攝這種大型現代戰爭片的馮曉剛,才將《集結號》拍出了高水準。
不得不承認,現在的韓國戰爭電影發展的確實要比內地更加成熟,也更加有經驗,內地是屬於學習的那一方。
畢竟港台巴掌大的地方,也沒有拍戰爭大片的經驗來借鑒。
當天,在和劇組全員看完了《集結號》後,上到吳淵,下到劇組普通劇務,都對這部電影讚不絕口。
作為一部現代戰爭片,《集結號》絕對是稱得上優秀的。
同樣是第一次拍戰爭片,同樣是跟著外國優秀同行合作和學習,馮曉剛的《集結號》,優秀程度比吳白鴿的《風語者》可強太多了。
兩者之間差了不知道多少個陳可新!
“這部電影的票房,肯定會超過《投名狀》的!”看完電影的李雪建,揉著通紅的眼眶感慨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